说到糖尿病,应该是人人皆知,但说到糖尿病前期,就会有人没听说过,或者不甚了解。而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糖调节受损和糖耐量异常两种状态。在没有诊断糖尿病之前,血糖升高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患者没有任何不适感,只是血糖悄悄升高了,一般持续3~5年,或者是更短的时间,这个时期如果不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就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所以说,糖尿病前期就是一个“隐形杀手”。
糖尿病前期的两种状态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指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是正常的。空腹血糖指数大于6.1mmol/L,但小于6.9mmol/L,是比糖尿病前期更轻的一个关于高血糖的描述。
糖耐量异常:是指空腹血糖超过了6.1mmol/L,但小于诊断标准7.0mmol/L;或者指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了7.8mmol/L,但小于11.1mmol/L。
糖尿病发病的三个阶段
糖尿病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不良生活方式,或者说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慢性病。
第一个阶段:高危人群。是指一些爱吃甜食、碳水化合物摄入超标、懒得运动、肥胖、长期熬夜、生活规律紊乱,饮食更是随心所欲的一类人。再就是遗传因素,父母兄妹有糖尿病的人,比正常人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更大。
这个阶段,初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有一部分人群可以出现无诱因的全身瘙痒,如果排除了过敏,或者其他药物引起的皮肤类疾病、皮疹等引起的瘙痒,那就要注意查查血糖了。
第二个阶段:糖尿病前期。这个阶段,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来调节血糖水平,但想完全让血糖回归到正常水平,可能只能是一种理想的想法,不一定能实现完全治愈。此时,进行饮食干预或者药物干预,是有一定效果的。目前临床上有一种胰岛素强化治疗,即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一定的胰岛素抵抗,此时,在胰岛功能可以代偿的阶段减轻胰岛负担,再加上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患者的血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下降到正常水平,患者就可以因此干预而不患糖尿病,或者晚发病。
第三个阶段:糖尿病期。到了糖尿病期,患者可能有口干、舌燥、夜尿增多、体重减轻、多吃多饮等症状。粗心大意之人往往不注意,直到空腹血糖增高到了十几点甚至二十几点,仍然是满不在乎地认为能吃能喝就不叫病。
糖尿病的类型
Ⅰ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其特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的高血糖。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通过免疫介导胰腺β细胞的破坏而导致,多发于青少年。
Ⅱ型糖尿病,是指中老年人发生的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相对缺乏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等为主要特征。常见症状就是口渴、尿多、饮食多,身体消瘦等表现。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由于糖、脂代谢紊乱,首先引起的是血脂的变化,部分病人会伴随血压的变化。长期高血糖可以引起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经常发作的冠心病、脑梗死、心肌梗死都是长期高血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结局。
糖尿病前期,是每个糖尿病患者的必经之路,在糖尿病前期主动做好血糖干预,是减少胰腺压力,提高胰岛功能的关键。
(淄博市临淄区朱台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