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3年03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夏正凯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也逐渐加大,长期熬夜加班,身体机能失衡,睡眠障碍在青年群体中越来越明显。失眠情况严重且持续时间长,会使人产生很多负面情绪,比如焦虑、烦躁、易怒等。长期失眠,身体得不到足够的休息,长期下去就像慢性自杀一样。在中医学中失眠主要是由于阴阳失调,阳气不得汇入阴气而形成。

       导致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有失眠症状的人一般会反复发作,主要是由于患者睡觉时出现慌张、烦躁、焦虑等情绪,持续不能得到缓解而无法入睡,中医学中也称阴阳失调。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是情绪失调,过度悲伤、开心、思虑都会损耗五脏精气,导致脏腑功能失衡。第二是饮食失节,生活中暴饮偏食,过饱过饥等都易引起肠胃功能变差。第三是劳逸失节,主要是在生活中没有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损伤肝脏。缺乏运动导致脾虚气弱,气血循环变差,心脏供血缺少,进而引起心神失养。第四是病后体虚,生病之后导致气、血两虚,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神不安而失眠。

       中医是怎么治疗失眠的

       那么在中医一般是怎么治疗失眠的呢?中医治病讲究找到病根,持续治疗,避免盲目用药。第一:肝郁化火。从中医角度看,压力大、心情郁闷等都会影响到肝。当人体承受压力时,肝是排在第一位承担相应压力的。因此,很多人经常会说感觉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心里憋闷、经常郁郁寡欢的人,肝气无法消除会非常旺盛,导致身体一直处于比较亢奋的状态,使人变得焦躁易紧张、夜里无法入睡,没办法完全放松。这时候可以适当食用有助于肝缓解压力的食物,比如柠檬、梅子等食物都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身体制造抵抗压力的荷尔蒙。同时肝火旺时易口渴,可以补充充足的水分,也可以配一些有助于疏肝理气、稳定情绪的花茶。第二:食滞胃脘。中医常说“胃不和,则卧不安”,这主要是由于消化不好、胃气失和导致夜里难以入睡。因此在晚上7点之前或者睡前3小时进食,七分饱最佳,清淡为主,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因此用餐之后可以适当走走帮助消化。第三:心阴亏损。长期失眠会导致体内“阴气”耗损,就算身体疲惫上床之后也会噩梦连连,没办法进入睡眠状态。这种情况就需要“滋心阴、养心神”来调理体质。日常生活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同时可以配合食疗,比如适当食用桂圆、莲子、红枣等,都可以滋养心阴,但是有“上火”现象的人、不宜食用桂圆。第四:心胆气虚。中医上睡眠浅、易被惊醒就是心胆气虚的表现。这时候一般可以多食用一些安心神、补气血的食物,或者用酸枣仁,可起到非常不错的助眠效果。白天可以适当做些有氧运动,睡前拉伸筋骨,日常生活气血循环不畅、手脚发凉的人大多睡眠质量比较差,因此晚上睡前可以泡澡暖脚,这样可以使大脑放空,身体下肢保持温暖,就比较好进入睡眠状态。或者也可以通过按压助眠的穴位(神门穴、耳神门穴、内关穴)来帮助睡眠,日常除了配合食疗也可以搭配针灸来一起改善睡眠。(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