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3年03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国原创”技术守护女性健康
聚焦超声消融技术在子宫肌瘤等多种适应证手术上获得较好疗效
□本报记者 冯若冰 杨桅

       3月7日,一场“保护女性子宫”公益行动在重庆进行。在国际微无创医学会、重庆市慈善总会指导下,由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全球185家医院海扶微无创治疗中心,在重庆两江新区举办了第四届全球多中心远程协同手术保子宫公益行动(以下简称“公益活动”)。本次公益活动主题为“久久卫宫,与爱同行”,旨在通过免费帮扶、减免费用等形式,使用中国原创的聚焦超声消融技术为全球女性解决子宫疾病困扰。

       不仅能治病 还能保护器官

       生育问题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不少女性虽然有生育需求,但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疾病困扰而无法顺利生育。传统手术会对身体产生创伤,而不开刀不流血的聚焦超声消融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

       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智彪在致辞中表示,聚焦超声消融技术是属于全人类的技术,不仅能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能保护器官,这就要求医生不仅需要掌握高端的技术,还要有微无创的思想。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国际微无创医学会主席David Cranston在线上致辞,他介绍,根据国际微无创医学会收集的全球270家海扶中心的治疗数据,2010~2022年总治疗量中子宫肌瘤占比70 ~80 ,聚焦超声消融技术为促进全球女性子宫健康做出了杰出贡献。据重庆海扶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妇科疾病外,聚焦超声消融技术在骨肿瘤、乳腺肿瘤、胰腺肿瘤、肝肿瘤等多种适应证的临床上都开展了手术并收获较好的疗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名誉主任郎景和教授在致辞时说:“外科手术不是越大、越复杂越好,而是少做手术,甚至不做手术。”郎景和表示,无创伤的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已经成了一张名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中国品牌、中国技术、中国指南。

       活动现场,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携手重庆市慈善总会,共同启动“久久卫宫”公益项目,通过设立100万元善款,对1000名符合条件的子宫肌瘤等疾病患者给予每位1000元的公益资助。活动还对2022年度微无创领域科普宣传表现突出的医护人员进行了表彰,共计60人获得“2022年度聚焦超声领域科普达人”。

       微无创治疗 中国首创

       公开资料显示,由中国首创的“海扶刀”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利用聚焦超声的特性,可实现不开刀、不流血、保留组织器官及其结构功能的微无创治疗。目前,该技术已在海内外400余家医疗机构应用。当天,来自7个国家的全球185家医院相约“同时、不同地”远程连线,使用中国原创的聚焦超声消融技术,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疾病患者解决病患。

     “这里是全球各家海扶微无创治疗中心的远程协同手术指挥中心,各中心在治疗中遇到问题时可以连接我们,我们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全球协同服务中心内,重庆海扶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张蓉正在实时监控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医院的一台手术进展。

       聚焦超声消融手术作为非侵入性局部热消融技术,是中国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技术。重庆医科大学教授、重庆海扶医院院长张炼说,“传统有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子宫正常结构会造成一定创伤,对有生育需求的女性,一般医生建议手术后严格避孕1~2年,而聚焦超声消融手术不开刀,治疗精准,只对病灶组织进行消融,避免损伤子宫正常结构,术后3~6个月就可以备孕。他介绍,聚焦超声消融手术极大缩短了备孕时间,为年龄偏大且受不孕困扰的女性解决备孕难题。

       截至2022年底,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已经在全球创造了23万例良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治疗量,为数以万计的女性保留了子宫,数千位女性成功当上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