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头版(2023年03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提出
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提高
据健康报

       本报讯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2023年主要收支政策作出安排,明确支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报告》提出,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安排财力补助资金1700亿元、使用2022年权责发生制结转资金300亿元,支持地方做好疫情防控等工作,重点向县级财政倾斜。保障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疫苗接种经费,适当延长新冠患者救治经费保障政策,对其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的住院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支持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平稳有序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并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89元,重点支持地方强化对老龄人口、儿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支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根据《报告》,2022年财政对医保基金负担的疫苗及接种费用按30 的比例给予补助,其中中央财政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按30 、40 、50 的比例实行分档补助;全力保障患者救治等疫情防控必要支出,对符合条件的一线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每人每天200元、300元标准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