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业及工作压力的增大、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的改变,多种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其中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提升幅度尤为明显。急性胃肠炎属于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得了这个病后,腹部不适、上吐下泻、头晕眼花,特别难受。那么急性胃肠炎主要由什么因素引起?症状有哪些?如何有效预防?下面就为大家科普相关知识。
什么是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胃肠黏膜急性炎症,其发生多与病毒、细菌等有害因素进入胃肠道导致胃肠黏膜完整性受损有关。夏天和秋天是急性胃肠炎的高发时期,同时该病多发生在儿童这一群体,而由于儿童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全,患病症状会更加严重。急性胃肠炎的症状主要有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部分患者会伴有轻微发热。症状较轻的患者每天腹泻次数不超过5次,同时很少出现发热的症状。症状严重的患者腹泻次数会明显增加,当腹泻频率过高时,体内水分消耗速度也会有所增加,此时很容易出现低钾血症,并且可伴有腹胀或全身中毒症状,需要马上前往医院诊治。此外,受炎症反应的影响,少数患者会出现低热、高热,此时也有必要立即就医。
如何预防急性胃肠炎
注意饮食卫生 在选择食品时仔细查看生产日期与保质期,对于没有这两个指标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则要仔细观察食物的外表,注意是否有长斑、腐烂、变质等问题。超市中冰冻时间太长的猪肉、鸡肉等尽可能少吃或不吃。将食物买回家后,按照要求进行冷藏、密封保存等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冰箱中的食物不能生熟混杂,因为这很有可能导致细菌大量滋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尽量少吃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尤其是对于本身就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来说,更要注重降低食物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一日三餐规律饮食,早餐得吃好、晚餐得少吃。可少量多餐,但不能暴饮暴食,最好也不要吃夜宵,降低胃肠道负担,避免发生急性胃肠炎。多喝水、多吃新鲜果蔬,这样能增加胃肠道蠕动能力,提升新陈代谢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不要因为气温高而过于贪凉,以免刺激肠胃黏膜导致急性胃肠炎的发生。
注意个人卫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居住环境的卫生和整洁,做到按时通风、及时打扫、勤换衣物和床单,偶尔可以用消毒剂消毒地面、家具等。如果家里面饲养了宠物,还要做好宠物的卫生工作,防止病菌的传播。
适当进行身体锻炼 机体免疫力差是生病的主要原因,在病菌侵入人体时,免疫力较强的人能将病菌吞噬或削弱病菌的作用,患病风险自然就比较低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注重通过健康饮食补充营养,还要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增强自身的体质。在锻炼时,要根据身体实际情况选择难度适宜的运动项目,注意控制锻炼时长和锻炼强度。等到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后,可适当增加强度、延长时间。
做好保暖工作 换季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尤其是秋冬季更要做好胃部的保暖工作,可以贴暖宝宝或多喝温水。
改变生活方式 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会导致器官功能透支,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为了有效预防急性胃肠炎,应该改掉熬夜的习惯,并注重劳逸结合。同时,在压力过大时要学会通过宣泄情绪或者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进行调整。此外,夏天不要长时间对着空调吹,一冷一热再加上吃的东西不洁净,也很容易诱发急性胃肠炎。
(成都市青羊区金沙金瓯路社区卫生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