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3年02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李存佳:喜欢骨科源自木匠父亲
余红梅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他总为患者解除病痛,已完成上千台脊柱手术;作为脊柱组组长,他钻研科研课题,中西医结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作为医务部副部长,他承前启后为学科谋发展,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他就是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余年的医者——李存佳。

       细腻的骨科医生

       之所以选择成为一名骨科医生,李存佳觉得,这和他的父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李存佳的父亲是一名木匠,当他第一次看到骨科的操作工具时,莫名产生了一种熟悉和亲切的感觉。“骨科手术有时候就像建房子、搭积木一样,一砖一木都需要精准到毫米级。”李存佳说道。

       从业多年,李存佳完成过长达8小时的大手术,也做过不计其数的小手术。随着骨科手术理念与技术的岁月变迁,李存佳觉得,骨科更需要“细腻”。

     “我们现在,不仅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每一台手术、治好每一位患者,更要做一个宣讲知识的‘喇叭’,让患者了解病情的成因、如何预防和保养,并践行下去。”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李存佳是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一颗璀璨的明星,每天来找他的病人络绎不绝,其中70 以上都是以往的患者介绍而来的。

       细心的科研人

       除了手术和门诊,李存佳如今还在关注着手头一项关于椎体成形术的课题。“椎体成形术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了10余年,该手术是通过穿刺针将骨水泥注入破碎的脊柱椎体,达到迅速固定椎体的效果。患者一般在手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行走了。”李存佳介绍,不少患者虽然在术后恢复了行走,但出现了腰酸背痛的情况,且一般会持续一到两个月的时间。

       为了缓解病人的不适,李存佳和同事进行过多种尝试,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一次偶然的聊天,让李存佳有了惊喜的发现。“一名患者在术后第二天出现了疼痛,但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彻底恢复了。”

       经过了解发现,这名病人术后因为疼痛在喝中药,且平时有打太极和八段锦的习惯。李存佳认为,八段锦+中药,也许是一个新的突破口。2022年,李存佳牵头了椎体成形术术后不适症状治疗和理论探讨的课题立项。

       提起课题,李存佳信心满满。“我们目前发现,这种方法对大部分的病人都有比较好的效果,术后疼痛时间被缩短了近一半。迄今为止,疼痛时间最长的一名患者也在4周内恢复了。我们计划在2024年夏季结题。”

       如今,李存佳不仅是一名骨科医生,还挑着医务部副部长的担子。和以前相比,他现在更需要统筹、协调好医院各科室的医疗工作管理,关注到每个细节。李存佳心里有了一个新愿望: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不光能医好骨科患者的病,还能帮助医院各临床科室发展壮大,让他们拥有“能看病,看好病”的技能,帮助更多的患者。

       从此,他不仅学习骨科的前沿技术,还加强学习管理技能。这位“细腻”的骨科医生,还会将这份“细腻”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