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流浪地球2》的朋友都知道,刘培强的妻子韩朵朵,原本是一名医疗兵,后来罹患癌症去世。关于她的病因,根据剧情推测,实际上就是让很多人感到恐惧的两个字——辐射。电影里,由于太阳即将氦闪,辐射水平明显升高,导致她患上辐射病,最终诱发体内癌细胞的产生。
很多事物貌似与癌症扯上关系后,就变得不那么美妙了,更何况是辐射。加上前些日备受关注的“福岛核废水即将开始排放”“世卫更新应对辐射和核紧急情况关键药物清单”“澳大利亚一枚恐致癌放射性胶囊丢失”等“辐射”热点话题,让谈“辐”色变的朋友更加疑神疑鬼。
虽然太阳氦闪不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但手机、微波炉、PET/CT、X光等带来的各种身边辐射,却是360度无死角地充斥于生活中。辐射与癌症有没有关系?常见的影像学检查会致癌吗?潜在致癌的辐射有哪些?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副主任王卫东。
手机和家电辐射不会致癌
“从我们出生起,就生活在一个被辐射包围的环境中。”王卫东告诉记者,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类型,通常,又称为电磁辐射。生活中常说的辐射,主要指的是非电离辐射,只要存在电,就存在辐射。
两种辐射的本质都是电磁波,区别在于频率和波长不同。
王卫东说,网上流传很广的“微波炉辐射致癌”“手机辐射致癌”“Wi-Fi辐射致癌”等,统统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也尚无研究能证明它们与癌症有任何联系。生活中常见的无线广播、民用电、家用电器、电脑、手机等发出的辐射,都是非电离辐射,波长长、频率和能量较低,不会导致物质原子或分子电离,不会杀伤细胞或破坏DNA,理论上没有致癌风险。只要大家购买合格的家电产品,同时加以正确使用,其所产生的非电离辐射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抛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
真正有害的辐射在哪里呢?电离辐射频率高、波长短、能量大,可以直接穿透人体组织破坏DNA,造成基因突变,有致癌风险,不过这种伤害一般是具有累积效应的。除了核辐射是电离辐射外,生活中容易遇到的电离辐射有天然放射元素、医用辐射等。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获悉,花岗岩、大理石等天然的石类材料大都含有放射性物质,这些材料中含有的放射性元素“镭”可以衰变出氡气并进入室内。而“氡”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惰性气体,无色无味,被释放到空气中后容易被人体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积累从而诱发肺癌。所以,购买石材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辐射监测报告合格的产品。
“剂量是关键,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王卫东说,“大家经常接受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和核磁共振(MRI)没有辐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X线、CT辐射量通常非常小,并不会致癌,不必过于担心。”
有研究表明,只有遭受100mSv以上的辐射量,人体患癌的概率才会有比较明显的增加。打个比方,拍一张胸片的辐射剂量大约是0.1mSv,相当于一个人在10天内受到的自然辐射。一次筛查肺癌的低剂量CT辐射量约为1mSv,甚至更低。
根据《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规定,公众中个人受到辐射的年剂量当量限值是:全身均匀照射不超过5mSv;单个组织和/或器官不超过50mSv。王卫东提醒大家,由于病情需要,确需接受辐射类的影像检查时,谨遵医嘱,听从医生的安排。
最后记者想说的是,《流浪地球2》的剧情背景是面临着太阳氦闪,那时太阳发出的辐射可直接让地球上的人全部患病。所以,完全是剧情需要,“辐射焦虑”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