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3年02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开玩笑要有边界感
张敏婷

       亲近的关系里少不了打趣、恶作剧、开玩笑。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互相捉弄是常见的社交行为,人们彼此开玩笑,可增加感情。但是,玩笑也分情况。

       有学者将恶作剧分为“伤人的”和“娱人的”。当玩笑不受对方欢迎甚至被抗拒时,就属于骚扰或攻击,最常见的形式是取笑、嘲弄。人们可能会在长相、身材、行为、能力、服装和智力等方面开玩笑,受害者会觉得被羞辱,这是一种欺凌或情感虐待,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社会排斥。若玩笑让人感 到友好、快乐,并且对方也反馈以幽默的话,这种交流是互惠的,能大大增进关系,就是娱人的。

       聚会聊天时,为了活跃气氛、掌控话题或加深感情、减轻压力,人们不可避免会开开玩笑或者“闹闹事”,那要如何把握这个度呢?被捉弄对象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如果被戏弄的人面露尴尬、不予回应或直接表达反感,就是“越界”了;如果对方也开怀大笑甚至配合“演出”,则是互惠式玩笑。对于把握不好的人,可以依照以下2个原则行事:

       不碰法律道德底线 不论针对何人,恶作剧一旦过了法律、道德边界,轻则损害他人利益,招致他人反感,重则触犯法规,面临法律处罚。曾有媒体报道,有人出于无聊、好玩,频繁拨打110报警电话,戏弄警方;有人为了阻止女友坐飞机离开,报警谎称飞机上有炸弹……恶作剧是有底线的,拿无知当有趣、视法律为儿戏的做法,最终要付出应有的代价。

       别拿别人的秘密开玩笑 秘密肯定是不希望别人知道的,既然别人选择告诉你,就有义务替别人保密。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将它公之于世,不顾别人尴尬的表情。还有不要拿别人的缺点开玩笑,每个人都有自己十分在意的缺陷,不论是外貌、家庭或个性上的,在他人没有释怀之前,不要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