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3年02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老人心脏不好咋运动
李良

       老人因身体机能下降,基础疾病增多,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而在运动过程中,人体会分泌一种让心情变愉悦的物质,从而帮助老人释放压力,尤其是患有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老人,更要积极运动。

       除改善情绪外,经常运动的老人骨密度也会更高,骨质更坚硬,有利于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还可增强肌肉,从而保护身体的器官和骨骼,降低外力对身体的伤害,同时提升机体免疫力和健康指数。

       但心脏不好的老人稍微做一点剧烈运动,就会心率加快,甚至因心脏缺血缺氧诱发心脏病,尤其在做上肢爆发性运动时,如杠铃/哑铃平推、拉拉力器、俯卧撑等,如果血管收缩不平衡,也很容易诱导心脏病发作。这是因为在进行爆发性运动时,心脏为了给肌肉供血会强力收缩,心率短时间内每分钟可能提高20~30下,对心脏有问题的老人来说非常危险。

       因此,患有心脏病的老人应做一些相对柔和的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不出现症状为宜,推荐项目有太极拳、游泳、慢跑、自行车、散步、瑜伽等以耐力为主、低至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运动在30分钟左右,每周至少运动5次,长期坚持能提高机体的携氧能力,提高心肺功能。此外,建议老人在傍晚运动,避免晨练,因为清晨较易发生心血管事件。

       需要提醒的是,老人在活动过程中如果出现气短、心绞痛、心律失常、头晕、恶心、面色苍白,或运动完成后出现长时间的疲倦、失眠等不适症状,则是提示运动过量了,应立即暂停且下次运动时需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