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2年10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成都西部健康守护者
文/邓晓洪 宋建琴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供图

“当年出去招聘的时候,我们追着别的医院没看上的一个研究生,她一直躲不愿意来。”说起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十年前的招聘状态,时任人事科长熊江丽一度耿耿于怀。


“现在研究生或者博士来应聘,我们有着严苛的考核来印证他的能力。”经过十年的发展,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已经今非昔比,这又让熊江丽感觉扬眉吐气。


成都西部片区的人也许知道,这家医院曾历经坎坷和低谷,所以更加懂得脚踏实地。十年前医院只有一个研究生,而如今研究生博士生已经达到541人,“生机”处处可见,而这得益于五院人的步步“突破”。


“突破”,是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十年发展历程的一个关键词,以党建为引领,这个充满战斗力和鼓舞性的词汇犹如人体分泌的肾上腺素一样,让全院干部职工在发展的道路上激情四射。

沉重往昔:如今依然历历在目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原院长助理熊江丽从参加工作那一天起就在这家医院,一干就是38年。


2008年,全市公立医院组织去大学公招,时任人事科长的她随队参与。医院想招聘研究生,但招聘台前门可罗雀,“我们跟其他兄弟医院的人事科长打电话,说要不完的可以介绍给我们。尴尬的是,兄弟医院倒愿意成全,但研究生却不选我们!”在招聘过程中,就有一个兄弟医院没有看上的女研究生,“我们几乎是追着她做工作,如果签到我们医院,一定给她创造好的发展平台,但她一直躲拒绝签。”


这个故事说明了医院缺乏影响力所带来的连锁反应。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前身是“温江地区医院”,当年在全省医疗机构排名中数一数二。但1983年温江并入成都,医院更名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因在“郊区”,很多业务骨干选择调到中心城区,医院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低迷期。


医院手术室护士长敖永琼在医院干了30多年,她说,在医院发展低迷的时候,员工内心都是不自信甚至自卑,“邻居、朋友来找我咨询看病,完了会说‘我去某某医院看’。明知道我在五医院,而且还咨询了我,但他们就是不会选择我们,这特别让人难受。”


为了让医院重现辉煌,医院一代又一代领导班子带领全院职工勤学技术、苦练内功、奋力拓展、寻找资源。
2009年,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成功进入三级医院序列,紧接着晋升为三甲医院。2013年经过三甲复审以后,这所曾经被人看轻的医院开始弯道超车,一个漂亮的“漂移”,让它驶入发展的高速公路。

转变意识:医院刮起一场风暴

2013年,医院通过三甲复审后,迎来了一个让全院干部职工非常不适应,甚至让有些人产生抵触情绪的意识转变期。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雷建国将原因归结于一种“躺平思想”。他说,经过前几代人努力,医院晋升三级后,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病人越来越多,“很多医生甚至科主任就觉得,病人已经那么多了,病房都在加床了,已经很优秀了。缺乏危机意识、缺乏科研意识、缺乏精细化管理能力、缺乏对高精尖技术执着追求的愿望,眼前的一切必将是一场虚假繁荣。”


雷建国是老五医院人。2014年,重新调回医院后,他沉下心历经几个月调研,带领院班子刮起了这场“意识风暴”。

熊江丽当时作为人事科长,承担了拟定3年培训规划的任务,邀请国内较为知名的管理专家,为150名中层干部和120名骨干培训,“最开始有人认为培训是走过场、不务实,但随着培训的深入,这些人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井底之蛙,意识的转变激发了他们的斗志。”


副院长杨永学说,医院在培训时就努力让干部职工扎根一个理念,那就是“敬畏生命、敬畏健康、敬畏制度”,只有敬畏了,才会去尊重、奋斗、呵护,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从培训第一年开始,医院的变化肉眼可见,“就像镜头快放种子生长一样,不断从土地里冒出来。”

“惊醒”之后:进步的步伐无法阻挡

对医院近年来呈现出的巨大变化,几乎每个人都可以站在自己的专业上如数家珍。


超声医学科主任温艳婷说,“以前觉得,一般能开展的技术都有,但细数下来,我们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居然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技能。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发展特色亚专业,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但如何让亚专业实现突破,从而整体提升超声科在业界的地位?2011年,只有29岁的温艳婷,凭借她过人的创新精神、敢冲敢闯的拼劲和对专业的执着被破格提拔为超声医学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她要带领团队寻找“出路”!很多人都对这个还不满30岁的主治医师职称的科主任充满期待,她会出什么招?她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温艳婷从自身和科室两方面着手,一是注重学历提升,二是注重整体发展。她开始攻读硕士、博士,并派人前往上海学习,带回四维输卵管超声造影技术,这项技术主要用于生殖方面,“这不仅成为五医院的特色,而且为医院生殖中心的业务开展提前铺垫好超声专业技术。”


在此之后,新技术和新的自我创造不断出现。


2019年,医院超声科开始向早孕期孕妇提供心脏彩超技术服务,主要是通过超声观察胎儿心脏血管是否有畸形,“这是一个少有医院开展的先进技术,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确的诊断依据。”医院妇产科平均每年3000+孕产妇的建卡量,胎儿均可实现免费心脏血管畸形筛查,近年来总共筛查出几十例早孕期胎儿心脏畸形,为家庭的优生优育提供了技术保障。


如今,温艳婷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超声医学科亚专业也实现了“弯道超车”,“这就是意识突破后带来的结果。”她说。


这样的突破适用于医院各个科室。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德助说,科室先后派遣多名年轻骨干去多家顶级医院学习,“我们在起搏器的植入上从单腔快速过渡到双腔再到三腔,现在成功实现无导线胶囊起搏器的植入。全省只有极少数医院能够做无导线起搏器植入,这些10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技术如今都实现了,还开始了技术输出。”如今,陈德助的主要工作在医务科,他对全院新技术的情况更加了解,“最近5年,院内新技术申报每年就有100多项,国内和省内新技术也在不断增加,各科都争先恐后努力创新,医院也乐于看到这样的结果。”


医院的转变,不仅仅体现在新技术的突破上,成熟技术也挑起大梁,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比如老年医学科、骨科融合新模式‘老年围手术期综合管理’,大大减少老年人骨科手术的并发症;骨科膝关节单髁置换技术也处于省内领先地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也走向成熟。”理念的创新随之而来的是体制的迭代,“我们成为成都市老年疾病研究所、成都市肿瘤防治所,从专业组长负责制向主诊医师负责制过渡,更加积极地履行公益责任。急诊出诊量居全市第一,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挽救了更多急性病患者;医联体建设如火如荼,更多三甲资源下沉基层……”2022年10月10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生物样本库顺利获批中国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许可(国科遗办审字〔2022〕BC0108号),成为川内首家获得保藏许可的地市级医院生物样本库。


与医院实力并向提升的,是医务人员对生命的敬畏不断地在医院以外的场合展现出来,今年7月骨科医生周利强在晨练途中抢救猝死跑者,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点赞。


在医院院长周政看来,无论是技术提升,还是硬件提升,抑或是公益责任的承担,都是一所医院质量、理念、体系、模式发展和升级的重要体现,是良性发展的真实写照,是全院上下意识统一的必然结果。而这种状态,还将促使医院向更高的阶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