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2年10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天府新区新兴卫生院
打造以康复为特色的医养结合中心
本报记者 侯文瑾

近年来,四川天府新区新兴卫生院发挥中医康复专科特色,探索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和医养结合的模式,打造嵌入式医养结合中心,构建“三级医养结合圈”服务模式,曾受到国家卫健委全国典型案例通报表扬。该院的医养结合工作究竟有哪些亮眼之处?记者进行了采访。

从“老大难”变成“开心果”
用专业服务达成“双向奔赴”


“你们都好孝顺哦,都是我的儿女、乖孙儿,有你们陪着可真好哦……”在四川天府新区新兴卫生院的医养结合中心里,已经住了将近一年的杨婆婆每天都要拉着医养结合科的护士和工作人员撒会儿娇,“前段时间疫情严重,每天都封闭式管理,在岗照护老年人的年轻工作人员,压力重重,但每天被杨婆婆一逗,心情也随之好了许多。”在该院医养结合科科长彭霞看来,受到这样的认可,是他们做得更好的最大动力,中心工作人员都称杨婆婆是个“开心果”。


实际上,刚入住中心的杨婆婆和现在的“开心果”形象判若两人。杨婆婆到中心之前,在家中情绪极度焦躁,踱来踱去,随时有跌倒的风险,因为不爱吃东西,身子也日益消瘦。子女们想要寻求专业照护,经过专业评估,杨婆婆的失智程度达到重度二级,子女们将其送入医养结合中心。


通过中心为杨婆婆个性化定制营养餐,开展认知训练活动,杨婆婆的焦躁情绪得到了显著改善,作息逐渐规律起来。这样的改变让子女们很是惊喜,并向中心工作人员送上锦旗道谢。


科学建立服务体系
探索出医养结合“新路子”


之所以能让老人及其子女满意,得益于新兴卫生院在医养结试点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在国家养老服务基础上,根据老人医养需求,结合新区大部制优势,重点创新服务内容并逐步形成行业标准。同时,充分考虑不同老年人实际需求,以卫生院为核心,医联体机构为支撑,其他养老服务资源为依托,构建“三级医养结合圈”服务模式。


依托新兴敬老院、医养结合中心,为集中养老人群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养老服务,构建以专业机构为主体,覆盖集中养老人群的机构医养“一级圈”。托管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养老人群日常生活提供专业养老服务,构建以社区阵地为主体,服务周边居民的社区医养“二级圈”。搭建5G智能医养结合服务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为居家老人提供医疗护理、生活照料、文娱活动、健康管理等服务,构建以新兴卫生院医防养护团队上门入户服务为主的居家医养“三级圈”。


软硬件做到“双提升”
智享养老做出新特色


如何让“三级医养结合圈”专业、健康发展,卫生院对此下足了功夫。


首先,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康复科医师陈磊,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扎根基层,在新兴卫生院工作已20年。自工作以来,陈磊见证了不少患者在他面前站起来,也见证康复科发展至今有了10名医生的规模,随着业务水平的提高,康复科16张针灸床,每天能“翻台”三四轮。“为了更好地给群众提供康复治疗服务,我们还有意识地与三甲医院康复科开展学习和合作,并招录3名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把康复的各个项目做精、做细,力求把效果也做得更好。”康复科主任罗玉琼表示。


“医”有了卫生院做保障,做好“养”又要靠更专业的人来琢磨。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彭霞主动报名参加学习班,并考取营养师、社工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进行系统学习后,快速组建起专业的“医防养护”团队。为构建符合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特色的“医养结合”新模式打下基础。


在硬件方面,将医养结合中心的环境,按照高端康养机构进行整体设计和打造,“细致到过道间距把控,设施的适老化设计,光线明暗的调试和窗户的通透性,在装修的时候都考虑了进去。”据彭霞介绍,中心为老人配备的床是“5G+智慧养老床位”,可以实现床旁远程会诊、与家属通话视频,有可以检测生命体征以及离床5分钟警报功能的智慧床垫。基于此,2021年新兴卫生院成功申报了成都市重大科技项目“基于5G+人工智能的智慧养老动态评估系统及分级照护服务平台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