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卫生健康系统坚持党建引领,以精准服务守护居民健康,提升群众满意度:郫都区红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6+3+1”模式,通过科研合作、数字化监管、健康积分等举措提质增效;邛崃市文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初心安澜·家医到家”,将党员编入家医团队,升级体检服务、完善便民设施并提供上门医疗。
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党建引领,深化“6”新工作法基础框架,重点在“新模式、新流程、新服务”3个创新点和1个专项活动上发力,扎实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六新”驱动,惠民服务提质增效。红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以“管理革新、内功焕新、制度立新、动力更新、品牌创新、文化育新”的党建工作法为抓手,积极拓展深层次科研合作项目,与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共同开展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糖尿病干预队列建设,并免费增加体成分、骨密度、动脉硬化、认知评估、握力步速评估等体检项目。已为辖区387名糖尿病患者免费发放维生素D补充剂2322盒,计划组织100名糖尿病患者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免费接受脑部及心脏核磁共振(MRI)检查,目前已有7名患者接受检查。还将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老年人消化项目,依托健康体检数据调查老年群体消化功能现况,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
三维赋能,健康管理更便捷。为了解决患者诉求表达不畅的痛点,红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牵头启动“沉默患者”倾听计划,在病房放置群众满意度二维码,限期整改“患者最不满意的10件小事”,形成“收集-整改-反馈”闭环管理,真正在医患之间架起了一座及时响应、高效处置的“连心桥”。
此外,为破解就诊流程烦琐、耗时长的难题,红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了体检系统、公卫质控系统,增加了医卫融合版块,实现对慢病筛查、慢病评估、在管患者、脱管患者等关键环节的一键式数字化监管。
“1+1+N”拓展服务。红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1+1+N”(1名党员,1名护士/医生+N名公卫志愿者)网格化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为签约居民提供精准化、个性化诊疗与健康管理服务。团队累计完成高血压、糖尿病随访26118人次,老年人健康体检17646人次,上门健康服务506人次,一般人群慢病筛查9579人次。同时,还推行了“健康管家”服务,新开设“减重门诊”,已为50名患者提供科学、个性化的减重方案,成功帮助10余名患者达成健康减重目标,有效降低疾病风险。辖区居民通过积极参与健康体检、慢病随访、体重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主动健康行为即可累积健康积分,家医团队已为4163名居民提供积分兑换服务,奖品包括中医保健服务、健康工具、生活用品等,实现了“用积分记录健康轨迹,用积分兑换健康未来”,极大地激发了居民自主参与健康管理的热情。 (兰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