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2年10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带状疱疹的中西医治疗
峨眉山市绥山镇卫生院 汪明德

带状疱疹是感染致病微生物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病毒感染性皮肤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具有较强传染性,主要表现为一侧带状分布水疱,神经痛、灼热感及皮疹感染等,会对患者精神、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对于年老体弱患者,还容易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目前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和针药结合治疗为主,西医以营养神经、抗病毒、止痛等对症治疗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概率。


中医治疗


药物治疗。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带状疱疹与中医学上“蛇串疮”类似,认为该病因为情志内伤、肝郁化火,以致肝胆火盛;或饮食失调、忧思过虑,损伤脾胃,致湿浊内停、郁久化热,以致湿热内蕴;或受毒邪外侵,以致湿热火毒熏蒸皮肤而发疹,具体可分为肝脏火郁型、脾虚湿蕴型、气滞血瘀型3种,临床中以肝脏火郁型较为多见,治疗初期以清热利湿为主,后期以活血通络止痛为主,内外治结合,具有良好临床疗效。以肝火旺盛型患者为例,治疗以清利湿热,解毒止痛为主,可用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进行治疗,可选用12g龙胆草,15g柴胡、栀子、泽泻、生地、紫草、赤芍、大青叶、郁金,20g板蓝根,25g茵陈蒿以及5g甘草,面部或头部有疱疹的患者,可去除其中的龙胆草和栀子,添加10g升麻和20g鱼腥,7天为一个疗程,每天服用一剂。
针灸治疗。患者头面及颈背部有疱疹,可以选穴内关、合谷;患者在胁肋脐上腰部有疱疹,可选穴内庭、侠溪与太冲;患者脐下腰和下肢部有疱疹,可选穴委中。倘若患者同时伴有腹部疼痛,可搭配急脉穴、气海穴、冲门穴进行治疗,先将病损部位消毒,然后选用1.5寸、30号毫针采用泻法行针方法进行治疗,并留针20分钟。


刺络拔罐与九华膏治疗,先对局部疱疹明显部位进行治疗,直到治疗部位皮肤发烫、发红、无痛感;完成泻法拔针之后,选择3至5处进行刺络放血,每处点刺4至6次,点刺深度为3mm左右;点刺结束后将火罐扣在针刺部位,停留10分钟后起罐;完成消毒步骤后在患处涂抹九华膏,该法疗程为7天,每天治疗一次,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达到温经通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的作用,促进疱疹愈合。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最好在相应皮肤症状出现48至72小时内开始治疗,并迅速达到抗病毒药有效浓度,才能获得较好治疗效果,也能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目前,西医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包括抗病毒药、镇痛药、糖皮质激素类及神经营养类药物。具体治疗用药如下:


抗病毒类药物。带状疱疹常规治疗用药,能加速皮疹愈合速度,抑制新皮疹形成,缩短病程,一般在发疹72小时后用药,能迅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取得良好疗效,但对后神经痛症状缓解效果不佳。目前,临床上批准使用的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泛昔洛韦、膦甲酸钠、溴夫定等。阿昔洛韦可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生成,中止病毒DNA链延伸,患者需要每次口服400mg~800mg,连续服用7天,每天5次;也可采用静脉滴注方法进行治疗,每次5mg/kg~10mg/kg,连续用药7天,每8小时一次。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药阿昔洛韦期间,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药物在肾小管内沉积,对肾功能造成损害。溴夫定,具有较高抗病毒作用,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且只在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内进行,患者可每天口服125mg,连续服用7天。


镇痛药。轻中度疼痛可用药曲马多和乙酰氨基酚;中重度疼痛,可用药羟考酮、吗啡等阿片类药物,也可用药普瑞巴林、阿米替林、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等治疗神经病理痛类药物。


神经营养类药物。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药物有维生素B1和B12,可口服也可肌内注射,对患者神经炎症和神经痛有一定帮助。口服维生素B1片,10mg/次,每天3次;口服维生素B12片,每次50ug,疗程为7天,每天用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