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5年11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元市中医院电子支气管镜下精准施术
让气道梗阻患者畅快呼吸

       近日,广元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凭借精湛医术与创新勇气,成功为一名67岁晚期肺癌伴气管转移的男性患者实施了“电子支气管镜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这一突破性手术,为当地复杂气道梗阻患者开辟了全新治疗路径,标志着该医院呼吸危重症救治水平迈上新台阶。

       病情危急,传统治疗遇难题

       患者杨某一年前被确诊为肺癌,近一个月来,因“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伴喘鸣及声音嘶哑”紧急入院。经详细的影像学检查与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为“肺癌晚期伴气管转移”。电子支气管镜下显示,肿瘤已侵犯患者声门下区域,导致气管重度狭窄,患者呼吸极度困难,随时面临窒息风险,急需有效的治疗手段来缓解症状、挽救生命。

       然而,患者气管狭窄部位特殊,且肿瘤血供丰富,这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若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术中器械极易损伤脆弱的瘤体,进而引发难以控制的致命性出血,手术风险极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面对如此棘手的病情,传统治疗方法似乎陷入了困境。

       创新术式,精准施治破困局

       面对这一复杂情况,广元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没有退缩。他们迅速组织了多次多学科讨论与评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团队最终决定为患者采取“电子支气管镜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据悉,这一创新术式具有显著优势。它借助可视化支气管镜进行实时、精准引导,医生能够在电子支气管镜下清晰地看到气管内部的结构和肿瘤的位置,从而准确地选择手术切口和操作路径。与传统手术相比,该术式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能够有效规避常规手术中的高风险因素,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希望。

       手术当天,医疗、麻醉、护理团队紧密协作,各司其职。医疗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电子支气管镜的精准引导下,小心翼翼地进行每一个操作步骤;麻醉团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手术进展及时调整麻醉方案,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护理团队则在一旁做好各项辅助工作,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即刻得到缓解,能够自主顺畅地呼吸,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看到患者恢复良好,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都感到无比欣慰。 (杨熙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