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晨曦,赵伟(化名)带着身后的同伴沿着村里小道缓缓跑步,身影稳健而从容。你或许难以想象,这位从容带领同伴跑步的人,曾经历过18年与精神分裂症共生的黑暗岁月。
2003年冬,凛冽的寒风吹过川西坝子。刚从部队被送回来的他蜷缩在屋里,耳边仍回荡着训练场的号声。一年前,他还是新兵连的标兵,单杠能拉30个,五公里拉练全连前三。但一场持续七天的高强度野外拉练,加上频繁的夜间紧急集合,彻底击垮了他的睡眠和精神防线。班长发现他半夜独自在操场转圈,喃喃重复战术口令;白天演练时,他会突然向空无一人的战壕敬礼。失眠、外走、意识混乱……最终,他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吃药就像在迷宫里打转,看不到出口。”赵伟回忆道。药物副作用使他的白细胞计数飙升至常人十余倍,不得不辗转多家医院求医。2018至2021年,每年大半时间他都在医院调药。体重飙升到180斤,持续腹胀、味觉失灵、终日昏沉。望着瘫痪在床的母亲和年迈的父亲,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像困在琥珀里的虫子,看得见世界,却动弹不得。”
转机发生在2022年春天。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精防人员带来了四川省第二代长效针剂门诊治疗试点项目的消息。经系统评估,赵伟成为首批接受长效针剂治疗的患者。从每月一针到每三月一针,变化悄然发生——晨起时不再昏沉,食物重现滋味,体重开始稳定,最神奇的是“看路灯不再晕眩,世界变得清晰稳定”。
真正的蜕变始于2024年。当中心启动“同伴支持服务计划”时,他成为首批同伴工作者。在“同伴互助沙龙”中,他从低头沉默到主动带领破冰游戏,分享康复经验,帮助同伴梳理迷茫、找到应对困境的方法。从组织签到、统筹活动,到带领小组讨论、示范技能,每一步都是他挣脱枷锁的见证。
如今他坚持晨跑、重拾书本,用阅读平复心绪、丰富内心。最令他自豪的是,最近三次复查所有指标正常,医生正评估将针剂调整为半年一次的可能。“得病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如今他常这样说。疾病带走了他18年时光,却赐予他指引他人的能力。
在同伴支持活动室,他分享预防精神疾病复发知识。新来的同伴专注倾听,一如当年的他。阳光洒在宣传栏的照片上——那是他带领同伴讨论、培训、庆祝的瞬间。照片中的他,笑容温暖笃定,眼神通透澄明。
他参加同伴支持服务活动后,变得开心,笑容温暖而笃定;变得灵活,思维开阔而敏捷;变得融洽,待人真诚而友善;变得通透,更有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刻的赵伟,不再是被困于琥珀中的虫,而是照亮他人暗夜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