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5年11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实施截趾术
保足成功 他能正常行走了

       本报讯 近日,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就诊的35岁小伙小张躺在病床上,紧紧攥着床单,眼前反复浮现的是一枚生锈的钉子和一只逐渐溃烂的脚。作为一名有10年糖尿病史的“糖友”,他从未想过,当初脚底那一下不起眼的刺痛,竟会把自己推到截肢的边缘。

       病情凶险

       多学科协作制订保肢方案

       小张来到医院时,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左足小趾已经发黑坏死,脚底红肿不堪,溃疡面不断渗出脓液。更令人担忧的是:此时小张血液中白细胞指数异常升高,炎症难以控制。要想保住小张的生命,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其整个左脚完全截掉以绝后患。但考虑到小张才35岁,尽可能多保留肢体,不影响行走才是最好的结果。

     “不控制好血糖,不论是否截肢,伤口都永远长不好。”骨科医生十分清楚,小张的根本症结在于“高血糖”。骨科立即携手内分泌科、营养科等,组建了多学科协作(MDT)团队,共同评估小张的情况。随后,血糖调控的第一战打响,内分泌科为小张制订了详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给予小张密切血糖监测,让医护人员实时了解血糖波动,及时调整治疗。营养科则为他提供了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保证小张的营养,为伤口恢复打好基础。与此同时,骨科护士每日进行细致的清创和换药,防止创面进一步扩大。

       重获新生

       6周攻坚,见证希望之光

       经过6周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加之小张的积极配合,他的空腹血糖从入院时的13.8mmol/L控制到6.5mmol/L,糖化血红蛋白也从9.5 下降至7.0 。随着血糖水平趋于平稳,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加快,渗液减少,红肿消退,为手术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骨科团队为小张实施了保肢截趾术,只切除了已经坏死的左足小趾,保住了左脚功能,小张可以像往常一样正常行走。出院时,小张向骨科团队赠送了一面锦旗。这份发自内心的认可,是对这支奋力为他抢回一只脚的多学科团队最有力的褒奖。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治疗费用最高的并发症之一,截肢风险极高。其根本原因在于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和神经损伤,使得足部变得脆弱不堪,一个小小的伤口都可能演变成严重感染。

       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应接受规范治疗,每日检查双脚,仔细查看有无破损、水泡、红肿;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伤;任何细微损伤都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妥善处理;遵医嘱规范治疗,力争将血糖控制在稳定达标范围。 (廖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