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T08(2022年09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绵竹市卫生健康局
以全民大健康促进万众奔小康
本报综合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绵竹市高度重视“健康绵竹”建设,积极创建健康促进县,形成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发力,以全民大健康促进万众奔小康的新格局,营造出“健康促进没有旁观者,全市居民都是践行人”的良好氛围。


其中,绵竹市卫生健康局通过全力创建“健康促进县”,全面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全市健康促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医疗服务能力根基厚


健康促进工作的有力开展,离不开优质医疗力量的支撑。乡镇卫生院机构改革后,绵竹市现有26个医疗卫生机构(市级医疗卫生机构12家、乡镇卫生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参公单位2家),其中三级乙等医院2家,二级医疗卫生机构6家。经过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机构优化调整后,现有建制镇卫生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村卫生室132个。编制床位3323张,卫生技术人员3624人,2021年门急诊诊疗量410万人次,住院11.2万人次。


2017年6月,绵竹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订深化办医合作协议书,“华西-绵竹”医疗联合体正式成立。同年10月19日,华西核心管理团队派驻绵竹,实施人才、理念、技术、学科、科技、服务“六个提升”工程,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医学研究“五个方面”与华西共建发展,形成了“华西-绵竹”分级协同医疗服务体系。2020年6月,绵竹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续签10年合作协议,持续推进深化办医合作向纵深发展。


为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和共享,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选址新建四川省首个县级区域医疗技术服务中心暨卫生健康教育中心,项目总投资1.34亿元,总建筑面积11000余平方米,包含医学检验中心、病理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浆洗中心、医学教育中心“七大中心”,2021年底均已完成搬迁并全面运行,构建起以市人民医院为依托,各基层医院上下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


此外,绵竹市通过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鼓励医疗机构积极研究探索医养结合模式,逐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工作。现有6家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3家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工作,养老房屋建筑面积达4.9万平方米,设有康养床位932张,医疗床位325张和安宁疗护床位44张,配备专职医养结合医护人员168人,护工122人,现有在院老年人654人。


健康绵竹建设方法新


宣传造势“树”氛围。创办《南轩讲堂》《卫生与健康》《健康书场》等健康教育栏目;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健康知识网络答题,共34000余人次参与活动;通过电视新闻前后黄金时段,滚动播放疾病预防、运动健身、慢性病防治知识、公民健康素养字幕和公益广告;在公交车站点及公交车车载视频、户外大屏幕等媒介,进行健康教育广告宣传,深入传播健康促进理念。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编写“防疫知识三字经”等防疫知识,通过村村通广播滚动播放。


全员参与“夯”基础。一是抓宣传。因地制宜开展以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防控、传染病防控、环境健康、职业健康等重点健康问题的联合健康行动11次;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等健康主题日活动11次;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七进”活动400余场,覆盖居民、职工、在校学生10余万人次;中小学健康教育课覆盖率达100%。二是抓活动。成功举办中国自行车联赛四川·绵竹站比赛、全国青年篮球锦标赛等多项健康赛事活动,每年开展职工运动会、登山、足球、篮球、广场舞、太极拳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健身比赛10余次;在全市推广工间操;创办青年之家,定期举办各类健康活动、讲座等。三是抓建设。将全民健身场所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增加健身器材、健康知识宣传牌、自助式健康检测机等支持性环境建设。同时,积极打造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健康镇、村,把村民生活、文化、健身融汇在一起,彰显健康示范效应。


示范带动“立”标杆。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健康场所评选工作机制,建成健康社区(村)30个、健康促进医院23个、健康促进学校36个、健康促进机关55个、健康促进企业3个,评选健康家庭100户;加大公共场所控烟力度,累计创建省级无烟单位43个;遴选20名健骨操和6名八段锦推广员,组成宣传队,活跃于各个节庆活动舞台,有力发挥言传身教作用。通过树立标杆、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为健康促进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健康年画传承“新”文化。创新推动健康素养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相结合,绘制健康年画,通过健康主题广场进行宣传展示;精选部分健康画幅,制成电脑屏保,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等全面推广;结合剪纸,让健康知识走进校园。绵竹市原创的年画版“健康素养66条”作品,先后荣获2019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手册折页类优秀奖、第十六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宣传品类优秀奖。


健康书场倡导“新”生活。创办“健康书场”,以“散打评书”的形式,诙谐幽默、深入浅出的语言,将健康知识、养生理念、预防措施、惠民政策等内容融入其中。截至目前,共录制“散打评书”240余场,通过电视、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播放,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健康理念、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自觉做文明生活的倡导者、时代新风的传播者、健康绵竹的建设者。


健康歌曲引领“新”风尚。制作《洗手歌》《防疫歌》《戒烟限酒歌》《护牙歌》等7部健康科普短视频,在市内主要场所、公交车站台、公交车内、医院内等LED显示屏滚动播放,让市民方便快捷、生动直观地获取健康知识。结合山区羌汉文化,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知识内容与流传的羌曲进行融合,把广为传唱的山歌改编成卫生健康宣传曲,既通过山歌这种优美动听、简单易学的模式推广健康知识,又通过卫生健康宣传曲的推广扩大羌汉山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