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T10(2022年09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党建引领担使命 奋楫笃行谱新篇
本报综合

近年来,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创新驱动发展,努力实现“川东中医医疗区域中心和川渝陕接合部区域中医医疗健康保健中心”的发展目标,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奋发有为,坚持高质量发展,医院改革发展开创新局面。


加强党的领导
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全市唯一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近年来深入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完善,党建和业务工作进一步深度融合。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科学编制医院《章程》,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落实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事项均按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委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并按分工抓好组织实施。二是建立健全党委行政议事决策规则。完善医院《党委会议事规则(试行)》《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试行)》,建立《党委书记与院长定期沟通制度》。为增强核心竞争力,成立以党委书记为主任,院内各临床专业高级专家组成的医院发展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治院作用,定期就医院重大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创新提升等问题,向党委会议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三是补充完善医院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根据市委“1+7”文件规定,医院党委制定了医院《“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实施及监督办法(试行)》《党政主要领导“四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发言”制度(试行)》等制度文件,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和约束机制,确保民主集中制执行顺畅,提高党委行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水平。修订医院党务、院务、财务公开制度,理顺工青妇组织的运行机制,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提供参政议政和监督渠道。


推进科研教育
专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学科建设取得新成效。医院成功创建达州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脾胃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为省卫健委甲级重点专科;护理学为省卫健委甲级重点专科;康复科、骨伤科、心病科、肺病科为省中管局重点专科;肾病科、脑病科、肺病科为省中管局在建重点专科;医学影像科、泌尿外科、肿瘤科、急诊科、内分泌科等20余个为市级重点专(学)科。


教学工作取得新成绩。医院先后被批准为国家医师资格(中医类)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西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国家中医全科医师培养基地、四川省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郭应禄院士“无创微能量医学研究院临床基地”;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等多家高校实习基地;脾胃病科获批四川省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筛查基地,加入四川省积病(原发性肝癌)中医药防治中心专病联盟和川北消化专科联盟,牵头成立达州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急救医学科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达州首家全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救治基地,心血管内科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授予脑心同治防治慢性病达州临床基地、互联网+脑心同治健康管理中心达州基地,泌尿外科、骨科加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学科联盟,普外科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进行专科合作,并加入“中国疝病专科联盟”,成为“疝病治疗和研究中心分中心”。


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医院累计申报国家、省级、市级科研立项6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卫健委/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0项,市科技局/市卫健委科研项目51项,荣获达州市科技进步奖6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7项,国家发明2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软件著作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82篇、国家级优秀期刊376篇,申报院内中医制剂品种17个,开展了20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72项市级继教项目(包括中医类),累计培训学员4.5万人次。


提升服务质效
信息化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医院信息化建设经过科学布局和协调发展,已建成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全院级信息一体化系统,以“智慧服务”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一是网络安全不断强化。完成了双活数据中心及灾备机房的建设和网络安全三级等保测评。二是智慧预约持续增加。开通了现场预约、自助机预约、微信预约、电话预约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实现了多渠道预约服务,门诊预约挂号率已经超过60%。三是智慧服务不断优化。优化微信公众号、电子票据、一站式自助机服务功能,实现了线上线下建档、挂号、核酸检测自助开单、缴费、住院预缴、自助签到、报告单查询、日清单、住院病历复印预约、住院患者随访管理、满意度调查、电子票据信息提醒和推送等便民服务;完成了分诊叫号、信息发布系统、体检智能导诊、窗口自助评价系统的建设,“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医院积极打造“智慧医院”,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全面建设,让群众无论在院内还是院外都能感受到信息化医疗服务带来的便捷,全面优化就医流程,切实提升服务质效。


守正创新
推进中医药文化发展


积极做好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一是获批四川省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单位,开展省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带教工作。二是开展中医理论培训,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疾病的专业技术人才。三是优化中医诊疗方案,1464例病例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开展中医病案交叉检查,提升中医病案质量。四是推进中医医疗区域中心建设。五是开展中医护理工作,推广耳穴压豆、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等中医适宜技术。六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通过中医查房、中医会诊等多种形式提升中医诊疗率,制定专科专病中医协定处方,中药饮片使用率稳步提升。七是开发特色制剂,加强对中医古方、名方、验方及院内协定方的研究,加快院内制剂的开发,目前取得批准文号的院内制剂17个品种,其中中医制剂有10个品种,脾胃病实验室及中药制剂实验室正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


加强中医文化宣传,打造医院品牌。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弘扬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制订《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学习计划,拍摄《走进达州名中医》宣传片,开设《健康大讲课》电视科普栏目,积极贯彻落实四川省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同时,在院内营造喜爱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宣传中医药的浓厚氛围,担负起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体责任。


统筹疫情防控
诠释责任与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院党委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院感防控制度不断规范,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疫情防控中的攻坚带头作用,坚决落实国家、省市防控常态化总体要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动态优化防控流程,对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优化上班时间。


选派多名骨干驰援武汉、吉林及周边市州,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及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组织参加达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演练;在全院开展核酸检测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科学统筹防控物资储备,为发热门诊增添负压担架、无创呼吸机、心肺复苏机等抢救设施设备;建立标准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实验室,新购32孔核酸提取仪2台,96通道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仪2台,核酸检测能力可达单管3600管/天,混检36000人次/天,核酸检测能力显著提升。建立医院核酸检测平台与四川省核酸检测信息平台端口连接,实现核酸检测结果实时上传。完成达州市社会群众新冠疫苗接种近10万人次,防控成果得到充分巩固。此外,使用特色中医药汤剂助力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