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T05(2022年09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通川区卫生健康局——
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
本报综合

 通川区紧紧围绕“健康通川”主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揽,突出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持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近年来,通川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真真切切地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分级诊疗体系不断完善。一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稳步实施,建成通川区人民医院“1+11”、通川区中医院“1+7”紧密型医共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院业务同质化管理。二是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着力提升2个牵头医院的区域医疗服务水平、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三是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全面推进。以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为主线,投入约1000万元用于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高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使用面积达3600余平方米,床位数50张。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在人才、制度、管理、信息、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将改革触角延伸覆盖到村级卫生室,建立起区、乡、村3级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大卫生”和“大健康”改革布局。四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深入。一是通过不断完善医院科室设置,引进先进诊疗技术,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及引进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三是持续振兴中医药发展,并加强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业务的带动和指导。区中医院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于2018年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全区17个乡镇卫生院(含4个分院)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立了中医科,全区所有村卫生室中达到了诊断室、治疗室、药房相对独立的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强化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建设。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一是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二是破除“以药补医”,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三是推进公立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全区二级以上医院完成医院章程制定,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四是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5年来,通川区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大幅优化,药占比由2018年的28.1%下降至2022年的24.95%。五是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进一步加快,对民营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医患纠纷调处、人才培养、职称晋升等方面与公立医院同等对待。形成了以公办医疗机构为主导、公办与民营医疗机构相互补充、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中医药产业服务体系逐步形成。聚力打造中医药旅游平台。2022年成功打造青宁云门天寨中医药康养省级旅游示范基地;加强中医特色康复体系建设。支持通川区中医院建设区域中医康复次中心,加强中医康复科建设,推广运用中医特色突出的中西医联合诊疗方案,促进周边中医药康复服务发展,并向上争取省级财政中医药发展专项补助资金150万元;2022年下达中药材种植面积新增或改造500亩,截至6月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300亩(其中新增金银花200亩,黄精100亩);医药园产业推动中药工业现代化集群发展,中药工业产值同比增长不低于 15%。地奥天府药业产值力争突破 5.5 亿元;自强药业二期已完工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