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统计显示:
       我国约有78.6 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其中,80 以上家庭没有定期清理的习惯,我国每年产生的家庭过期药品足足有1.5万吨,其重量相当于约3000头大象。
	       秋冬换季,小白有个建议:和家里老人唠家常时,不妨提醒他们来一场必须要有的“断舍离”,不是扔衣物,而是扔药。
       其实,已有少量家庭开始注意到“小药箱”的科学管理,每到换季,他们都会翻出来清理一番。而几乎每次清理,都能从箱底扫出几盒过期的感冒药、消炎药——有的盒子都落了灰,一看有效期,早就过了大半年;更有甚者,过期几年,还被忘在角落。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过期药”,其实藏着不少隐患。
       年产过期药品惊人数字的背后,藏着一个我们长期没太当回事的问题:家庭过期药品,到底该怎么管、怎么处理?
     “囤药”习惯根深蒂固
       先说说这过期药为啥这么普遍。
       其实,囤积症(学名:强迫性囤积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尽管具体的统计数据因地区和研究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有研究表明,这种心理障碍在老年群体中更为高发。
       小白身边的几个朋友都说,家里人有“囤药”的习惯。尤其是经历过药品紧缺时期的中老年人,总觉得“有备无患”,感冒、退烧、肠胃药一买就是好几盒,囤着囤着就忘了用。还有些时候,药店搞“买一送一”“满减”的促销,不少人觉得“划算”,就忍不住多买。结果,药还没开封,有效期就过了。
       更有意思的是,好多药品的有效期都印在药盒的底部、侧面或者说明书上,字又小又不显眼,不仅容易忽略,一些市民,尤其是老人会疏于保管药物包装盒,甚至第一次用药就把包装盒扔掉了,想追溯生产日期就更困难了。
     《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里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大部分家庭从来没定期清理过家庭小药箱。最终,有的药放着放着,连当初为啥买的都忘了,直到要用药时想起翻药箱,才会“不经意”发现:“哦,还有这个药啊,可惜早过期了。”
       随手扔药有隐患
       不少人处理过期药的方式特别随意——要么直接扔进垃圾桶,要么顺手冲进下水道。可小白得提醒一句,这么做的危害可不小。
       小白查阅资料后了解到,有环保专家测算,一颗过期药的污染强度,相当于3节废旧电池,足够污染一个人5年的用水量。药品里的化学成分在自然环境里很难降解,扔进垃圾场会渗进土壤、地下水,冲进下水道又会污染水源;要是和普通垃圾一起焚烧,还可能产生有毒气体。90.1 的人都这么处理过过期药,想想这得给环境添多少负担?
       更让人担心的是药品“非法回流”。有些不法商贩专挑垃圾桶里的过期药捡,或者在小区里“高价回收”,稍微擦一擦、换个包装就低价在地摊转售,坑骗缺乏保护意识的人们。这些药别说治病了,成分早就变质,吃了可能过敏、中毒,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误服过期药有风险
       小白觉得,提醒家里老人整理囤的药,不妨直切痛点——误服过期药有健康风险。
       不少老人觉得“药没发霉、没变色,过期几天没事”,但这想法,可是大错特错。
       药品一过有效期,有效成分会慢慢分解,有的还会产生有害物质。比如:
       抗生素,过期后不仅杀不死细菌,反而可能让细菌产生耐药性——下次真生病,再用同款药就不管用了;
       糖浆、眼药水这类液态药,过期后特别容易滋生细菌,滴进眼睛可能引发结膜炎,喝进肚子可能引发肠胃炎。
       更关键的是,急救药过期后药效会大打折扣,万一突发心梗,用了过期药,很可能延误抢救时机。
       有数据显示,近1/3的药品不良反应,都和过期或者保存不当有关。可很多人没意识到这严重性,总觉得“偶尔吃一次没事”,直到真出了问题才后悔。
       不妨找些报纸网络报道的相关案例,“吓吓”他们,没准还挺管用。
       观点
       过期药问题
       破局得多方协力
       要解决过期药的问题,光靠自己注意还不够,还需要多方共同发力。
       先说说个人该做的。首先别乱囤药,药品不是零食,按需购买就行——尤其是抗生素这类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购买,别自己囤一堆;其次要定期清理药箱,建议每3个月整理一次,把快过期的药单独放;最后是正确处理,能送回收点就送回收点。
       此前,成都市已公布了一份包含600余个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定点药店的清单,市民可在网上查询具体位置,或就近到药店咨询。在定点药店,只需要按照要求将药品放在统一回收位置即可,届时会有专人将其依照危险废品类型妥善处置,其实也就是下一趟楼的事情,却能更好保护个人健康和环境质量。
       小白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回收体系也不统一——有的城市回收点多,有的地方很难找到。小白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进一步增强联动,建设统一的回收网络,让每个社区都有方便的回收渠道;同时得加大对非法回收的打击力度,别让过期药再流回市场;还可以优化药品包装,把有效期印得大一点、显眼一点,多推小包装药,避免用不完过期。
       大家多一份细心,人人多一份责任,管理部门多一份保障,才能让过期药不再“捣乱”,让家庭药箱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好帮手”,而不是藏在角落里的“隐患”。
       毕竟,健康这事儿,从来都容不得半点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