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5年10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跨越千里多方协同 重塑新“膝望”
□本报记者 李芯怡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许多群众特别是残疾人和高龄老人,长期受膝关节疾病困扰。手术难度大、医疗费用高等问题,让他们的“行走梦”被深深束缚。近日,由政府、医院、爱心地区多方联动的医疗帮扶行动,跨越山川阻隔,为白玉县群众带去了健康曙光——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3天完成10台关节置换手术,让赴蓉治疗的患者重获行走能力;成都武侯区、杭州临安区提供资金支持,四川大学华西甘孜医院派出专家团队,在白玉县本土完成25台膝关节置换手术。

       两场帮扶,一份初心,共同谱写了“健康白玉”的温暖篇章。

       近日,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顺利完成由四川省司法厅、白玉县委、县政府联合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四川旅游学院、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四川发展(控股)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展的“省直助力——健康白玉”髋膝关节疾病救助项目,为10名终末期骨关节病患者成功实施手术。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进入康复训练阶段。

       千里救助  10名患者“能走了”

       68岁的拉姆(化名)被膝关节疼痛困扰了整整6年。“一开始只是偶尔疼,没太在意,没想到越拖越重,最后疼得根本没法走路,生活全靠家人照顾。”她的儿子回忆道,“这次听说可以到成都来手术,我们立马就来了。”

       10月6日,拉姆在家人陪伴下前往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检查显示,她的左膝关节不仅内翻畸形严重,还伴有骨缺损,关节面磨损已达晚期。经过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医院于10日为她实施了左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第二天,医护人员协助拉姆借助助行器尝试站立行走。当双脚落地那一刻,这位被疼痛束缚了6年的老人难掩激动,紧紧拉住医护人员的手,反复说着:“能走了,终于能走了。”

       据悉,此次接受治疗的10名患者于10月5日至6日陆续入院。医院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这批患者的共性问题很突出,不仅膝关节磨损程度深,部分还伴随明显畸形,术前必须通过多学科协作完成精准评估。”骨科三病区医疗负责人李璐兵解释,“更关键的是,他们年龄普遍偏大,多数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对手术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提前做好万全准备。”

       从10月8日开始,李璐兵带领团队,用3天的时间不仅完成了科室常规手术,还完成了这10台关节置换手术。“每天从上午9点做到晚上9点。”李璐兵回忆道,“虽然累,但看到患者从卧床到行走,那种成就感是别的事情比不了的。”

       科学方案  助患者加速康复

       手术的成功仅是开始,术后康复训练对恢复效果至关重要。“来,跟着我做,勾脚、伸脚,这样反复运动,能预防血栓。”骨科三病区护士长黄华每天都会到病房播放科室专门制作的汉藏双语宣教视频并指导训练,他一边示范一边叮嘱:“直腿抬高要抬到45度,坚持3秒再放下,一组做10个,每天3组,这样大腿有力了,走路才稳。”患者卓玛(化名)虽然动作还不熟练,但全程认真跟着练。“医生说好好练,下个月就能正常走路,我肯定好好配合。”卓玛说。

       在不懈坚持下,患者们的恢复情况远超预期。“以前走10米都很费劲,现在母亲能扶着助行器在医院里散步了。”拉姆的儿子兴奋地分享,“她现在甚至能独自完成简单的日常活动,状态一天比一天好。”

       此次“省直助力——健康白玉”髋膝关节疾病救助项目,不仅为10名患者驱散了病痛阴霾,更搭建起跨越千里的健康桥梁。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初心,在骨关节疾病诊疗与健康科普的道路上持续发力,让更多受关节疼痛困扰的患者,都能有机会摆脱束缚,重新迈出稳健的步伐,拥抱有质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