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亲都曾是“老烟枪”。从我年少时偷吸第一支烟被父亲发现,到后来他给我递烟时说“要抽就抽好的”,烟草成了我们之间无声的语言。互递香烟、彼此点火,成为父子间的日常仪式。
父亲退休那天,我回家看他。阳光从玻璃窗斜照进来,他边忙边点燃一支烟。烟雾缭绕中,刚满60岁的父亲显得格外苍老,每条皱纹仿佛都被烟火熏刻过。那晚,父亲咳嗽不止,母亲又心疼又生气,说“都是抽烟导致的”。父亲想辩解,却只能扶着栏杆,咳得脸色发白,而指间的烟却仍在燃烧。
第二天,母亲拉着他去医院检查。CT结果让医生直摇头:“你必须马上戒烟!”回家后,父亲颤抖着点燃了烟,又随即掐灭,哑声对我说:“从今天起,咱爷俩得戒烟了。”
戒烟的第一天最难熬。家里清空了香烟,我们的身体仿佛被无数只虫子啃咬。父亲坐立不安,不断摸向空空的裤袋,我则一直喝水抑制烟瘾。傍晚,父亲走到门口,似乎想去买烟,最终他转身回来,低声说:“不能向这玩意儿低头。”
第二周,我们通过嗑瓜子、嚼糖、盘核桃等方式压制烟瘾。每天饭后的时间最难熬,以前我们习惯以抽烟收尾,如今父亲将抽烟改为刷牙,我则借洗碗转移注意力。我们彼此监督,互相打气。
一个月后,父亲提议去爬山,检验戒烟成果。才走了20分钟,我就气喘吁吁,父亲伸手拉住我,说:“慢慢来,调整呼吸。”登顶那刻,朝阳初升,他深吸一口山间空气,笑道:“这比烟好闻多了。”又说:“以前以为抽烟解愁,现在才明白,健康活着才是真解愁。”
三个月后,我们基本摆脱了烟瘾。父亲气色红润,不再咳嗽。一天晚上,我们对坐在厨房,中间再无烟雾。他笑着说:“以前咱俩像在互相投毒,现在这样真好。”
我们戒烟后才明白,健康是最珍贵的东西。父亲掐灭烟头的那一刻,给了我比财富更珍贵的礼物——健康的肺、自在的心和更长久的陪伴。
烟草终成灰烬,生活终归明朗。在戒烟后,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悠长时光。 (据《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