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一天,刚开始只是肚脐周围隐隐作痛,像是吃坏了东西;可过了一阵子,疼痛突然“搬家”到了右下腹,像被一根针狠狠扎着,甚至让你直不起腰?这时候,可千万别以为只是普通的肠胃不适,你的身体可能在发出“阑尾炎红色警报”!阑尾,这个藏在右下腹、像小蚯蚓一样的器官,平时默默无闻,可一旦“闹脾气”,轻则让你痛到怀疑人生,重则可能引发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它为什么会突然“造反”?我们又该如何提前“安抚”它,避免这场“腹部暴动”?
阑尾炎是什么疾病
阑尾炎是临床外科常见、多发性疾病之一,指人体右下腹阑尾发生炎症。造成炎症的原因主要有阑尾管腔阻塞和细菌入侵,就像一根被堵住的水管,内部压力不断升高,最终可能“爆裂”。阑尾炎在中医上称为“肠痈”,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等造成的恶果。无论何种原因,一旦发生阑尾炎,以逐渐发生的上腹部或脐周隐痛,数小时后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起病时常有低热、乏力,全身症状不明显。因此,阑尾炎常常“伪装”成胃痛,让人掉以轻心。
阑尾炎如何预防
阑尾炎虽然常见,但很多人对它一知半解,直到肚子痛得受不了才追悔莫及。《黄帝内经》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保健理论已有数千年历史,是传统医学留给我们的瑰宝。因此,在未得阑尾炎时,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只要做好以下几点,就能大大降低阑尾炎的风险。
饮食之道:疏堵清源,畅通为要
饮食要注意卫生:注意食物宜新鲜,忌不洁的食物,饭前要洗手,饭后要漱口,避免病从口入。
饮食定时定量:不可以过饥过饱,更不能暴饮暴食,因为肠道适应不了,就会举起抗议的“小旗”。
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要多吃绿色蔬菜、水果、五谷杂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因为膳食纤维就像“管道疏通工”一样能够加速肠道蠕动,清洁我们的肠道,让我们一身轻松。
少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如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酒等。这些食物在中医而言,视为“助痰生湿化热”之物,如同向肠道倾倒黏稠的“建筑垃圾”,时间一长,就容易生湿热瘀阻。
细嚼慢咽:减轻“运输负担”。匆忙吞咽易使不规则、大块食物卡住肠道,不能顺利通过,导致消化不良,甚至误入阑尾,导致阑尾阻塞。
保持饮水充足:足量饮水,如清泉流淌,能够稀释肠道内容物,使其能够更顺滑地通过肠道,避免肠内容物“走不动道”而成为“路障”。
起居之理:动静合宜,寒温得所
规律作息,调畅“气机”:按时作息,能够使我们的气血运行通畅,保持我们的身体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疲劳、熬夜会降低免疫力,让阑尾容易“发炎”。
饭后不要剧烈运动:饭后剧烈运动就像满载的食物在肠道高速路上“飙车”,导致食物“颠簸”移位至阑尾,造成堵塞。
注意保暖,给脆弱的肠道穿上“保暖衣”:中医认为寒气入侵会导致气血不畅,也容易诱发阑尾炎。因此,睡觉盖好肚子,别让腹部受凉。少吃冰饮、冷食,避免肠道“抽筋”。
运动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循序渐进:从较温和的方式开始,如散步、慢跑、八段锦等,如有任何不适就要停止。
情绪之慧:情绪平和,脏气调和
保持心情舒畅,乐观豁达:肠道才会更健康。情绪焦虑、压力大,会影响肠道功能,甚至引发炎症。
保持清净,培养稳定的情绪:常言道“神静则宁,情动则乱”,应倡导清净少欲,避免大喜大悲,常常保持平和的心态,否则会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从而诱发身体疾病。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看电影、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等。
预防阑尾炎的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疏堵”与“调和”——从饮食的清淡规律、起居的寒温有度,到情绪的平和畅达,每个环节都是对阑尾的温柔守护。记住,右下腹的“红色警报”从来不是突然拉响,而是日积月累的疏忽所致。愿这份融合中西的通关指南,助您远离阑尾炎的困扰。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