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T08(2022年08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华蓥市卫生健康局——
多管齐下 服务人民健康
本报综合

近年来,华蓥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康华蓥”为引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以办区域性最好医疗机构为目标,深入推进“11257”工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健全。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86个,开放床位1614张,卫生技术人员2000余名。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迈上新台阶,先后荣获“全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示范市”“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优秀单位”“全省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明显单位”“全省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成效突出集体”等称号。


疫情防控展现华蓥担当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华蓥市慎终如始抓好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全市规范设置发热门诊(诊室、哨点)17个、核酸采样点36个、疫苗接种点35个,建立P2核酸实验室3家,日最高检测能力达15.84万份(1:20混检),储备集中隔离场所4个、隔离房间1869间,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623528剂次,展现华蓥担当。


医疗卫生短板加快补齐


加快完善医疗基础设施体系,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近年来,累计争取到位各类资金3.2亿余元,新(迁、改)建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阳和镇卫生院等7家医疗机构,支撑和保障能力实现了大提升。


行业改革发展不断深化


稳步推进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建成区域影像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出具远程影像诊断报告2700余份,上转患者1572人次,下转603人次;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每年可为群众节省费用近千万元;创新实施全省首个“大病不出县 行走的医院”帮扶项目,为全市70个行政村卫生室配备统一服装、“全科医生助诊包”及巡诊摩托车,“背”医院入乡村,“送”健康进家门,累计开展健康服务3000余人次,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持续规范医院管理,2021年全市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7.26天、门急诊患者次均药费146.51元,同比2017年分别下降6.1%、7.5%。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华蓥市累计评选“广安名医”8人、“华蓥名医”10人,引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198人,选送规培、派出进修专技人才1000余人,短期学习培训2200余人次;创建广安市级重点专科3个(市人民医院骨科、神经外科、妇产科);新置超导核磁共振检查仪等高精尖设备30余台,有力提升全市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目前已能开展颅内动脉瘤夹闭、腹腔镜下胃结肠癌、DSA介入等手术。


全民健康素养逐步提升


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华蓥市用心用力。一是免疫规划广泛普及。通过疫苗免疫规划,全市常住及流动儿童建证率100%,乙脑、流脑、白喉等发病率连续4年为0。二是慢病管理不断强化。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0.3%,血压、血糖控制率逐年向好,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病率近3年来呈下降趋势(肿瘤发病率由230.42/10万下降至207.46/10万,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由435.58/10万下降至422.78/10万)。三是民生健康全面保障。3年来免费开展孕前优生检查、唐氏筛查1.2万余人,妇女“两癌”筛查9600余人,全民健康素养进一步提升,人均预期寿命从2017年的76.56岁提高到2019年的78.56岁。


党的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全面加强党对卫生健康事业的领导,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公立医院100%实行党委(党支部)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从业人员30人以上的民营医院党组织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造“传承红岩精神,争做‘三心’卫士”党建品牌,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活动,2021年行文通报批评科级领导等干部职工20余人次,化解初信初访16件,政风行风持续好转。深入开展医疗卫生领域系统治理,2021年共走访调查11966人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57个,诫勉谈话44人,院内警告17人,行政处罚立案7件,行政罚款11.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