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T06(2022年08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安区卫生健康局——
建设紧密型医联体 提升基层就诊率
本报综合

 近年来,广安区卫生健康系统围绕办区域性最好医疗,推进健康广安建设。通过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大力推进计生服务转型升级,各项工作任务进展有序。


抓好基础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采购了健康一体机30台,数据采集终端(平板)247部,用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随访、入户体检等工作,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强化硬件基础建设。成功争取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向广安区基层医疗机构捐赠6000余万元台(套)的医疗设备、向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心工程”——健康扶贫公益行项目捐赠价值40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
 区人民医院建成“银医通”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开创广安区“医疗+金融”的创新型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推动创等达标


 广安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口腔卫生综合示范区、省级免疫规划示范区;区疾控中心成功创建为“二甲”疾控中心、区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为“三乙”综合医院并启动“三甲”创建、区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为“二乙”妇幼保健院并启动“二甲”创建。


推进医疗机构建设


 近年来,广安区建成全市首家县级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区妇女儿童医院、建成广安区首家公立综合医院开设的精神专科——区人民医院方坪分院;完成区疾控中心改扩建、区卫生执法大队综合楼建设;区人民医院二期建设项目、区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主体已完工;区人民医院三期建设项目、区人民医院感染病区建设项目、兴平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官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正在实施;区第三人民医院建设项目、广安区妇幼保健院二期建设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紧密型合作提升服务能力


 2017年,区人民医院与中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第一个医联体——中桥分院,实行一体化管理。2018年与区第二人民医院组建医联体——花桥分院,全面实现科科对接,强化受援科室自身造血功能,实现科室同质化管理。2019年与区妇幼保健院强强联合,妇科、产科、儿科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全市首家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广安区妇女儿童医院。


 2019年,广安区纳入全国500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全省37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2020年1月11日,广安区紧密型区域医共体正式挂牌成立。通过医共体内部人员的上下交流,资源互通共享,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就诊率。


融入成渝合作交流


 指导区人民医院积极融入成渝双城发展,用好用活大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借势借力借智发展。依托上级医院优质资源,新增感染科、营养科、疼痛科、精神科等科室;成为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省人民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加入省人民医院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消化专科联盟、西南放射专科联盟、四川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联盟,成为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协作单位。


 指导区人民医院投入100余万元与省人民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平台,并将远程会诊系统延伸到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导优质医疗资源跨区域流动。


 成都市妇幼儿童中心医院与区政府、区妇女儿童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


强化业务指导培训


 医共体合作由牵头医院下沉专家团队指导帮助各成员单位开展专科建设,增设科室,增加诊疗项目,规范诊疗行为,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目前成员单位新增了腹腔镜手术、钬激光碎石术,椎体成形术、血气分析、TCT(液基薄层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HPV)和病理检测等新技术、新项目等,以往基层医院不能诊治的病人现在能够就近得到有效治疗。


提升医疗服务技术


 专科服务能力提升。目前区人民医院康复科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骨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儿科、放射科、超声科为市级重点专科。


 夯实乡镇卫生院基础。各基层医疗机构新增临床医疗技术13项,诊断检查27项,中医药适宜技术8项,诊断能力和治愈率大幅提高。


 共享医疗设备资源。医共体内实行大型医疗设备共享及检查结果互认,牵头医院为医共体内上转病人,开通检查绿色通道,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作


 成功承办全省“健康扶贫”新闻发布会并提供高质量现场,健康扶贫经验被省市肯定和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刊发。


 出台《广安区卫生扶贫救助基金使用管理办法》,2016年至今共审核拨付卫生扶贫救助基金590.6131万元,申报7514人次,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推动贫困村卫生室建设。投入755万元切实加强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区127个贫困村卫生室已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并验收通过后投入使用。


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从严排查,精准管控。加强重点人群排查,2020以来累计管控重点人员8103人,健康监测重点人员10745人。坚持开展“人、物、环境”监测,累计完成核酸检测734.8万个样本,其中人员检测719.7万人次,外环境和物表检测13.8万余份。


 强化指导,全面筛查。建成10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单日核酸检测能力最高达18720单管,购买第三方检测机构能力40000单管/日,取得核酸检测上岗证人员共85名。在城区5个街道及官盛镇共设置39个便民核酸采样点,做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


 强化保障,增强免疫。设置21个新冠疫苗接种点,18岁及以上人群加强免疫接种334627剂,完成率97.39%;60岁以上人群加强免疫接种105535剂,完成率95.05%,均排名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