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2年08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关注震后心理创伤 重建心灵家园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华 王玲

当灾难来临时,所有人一起努力建设的家园,编织的梦想化为泡影。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数万个家庭破碎,他们失去亲人、孩子,乃至身体的一部分。其中,有300万至500万人需要心理疏导,有的人甚至会发展成一种心灵创伤病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称PTSD 。


研究发现,汶川特大地震后大约有465万人饱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折磨,创伤后应急障碍是什么?它是指在遭受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打击数日至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的延迟性和持续性精神障碍。患者脑海中常控制不住地反复出现创伤性情境,导致睡眠障碍,并伴有焦虑、抑郁,有一部分人对生活失去信心,变得自我封闭,这种情况会持续数月到数年,还有一些人伴随终身。这一切令他们痛苦不已,PTSD患者的自杀风险高出普通人6倍,它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家庭和社交。


我们有很多“法宝”可以帮助灾区群众摆脱PTSD这个“精神恶魔”:


法宝一:国家支持政府主导。2008年是我国“心理援助元年”,当年国务院通过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家卫健委也发布了《紧急心理危机指导原则》,各部委从多方面完成灾后心理援助工作。


法宝二:医疗资源全面整合。灾难发生后,建立了灾后医疗服务系统,保障患者后续治疗,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丧亲儿童、空巢老人、失独成人是重点关注对象。


法宝三:专业力量持续跟进。心理专家、心理援助志愿者们持续跟进,及时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并解决问题,建立专家参与协助的社区心理康复系统。


法宝四:医疗技术专业精准。必要时合并对症药物治疗和生物反馈等物理治疗。


法宝五:正常作息,保持规律生活,合理饮食,勇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