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2年08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检”以求真 “验”以求实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分离一株马耳他布鲁氏杆菌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本报讯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微生物组近日从一发热患者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一株马耳他布鲁氏杆菌,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精准有力的依据,让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63岁的张某,腰部疼痛了10多年,1个月前腰部疼痛突然加重,活动受限,予以口服中药、针灸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并开始出现反复发热伴盗汗的情况。前往当地医院行MRI,检查提示:腰椎间盘膨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改变、腰椎体考虑脂肪瘤或血管瘤的可能。


 由于腰部疼痛加剧,明显消瘦,患者前往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经相关检查后,入住该院骨科二病区。为揪出疾病“元凶”,骨科二病区将血培养标本送至检验科。


 检验科微生物组值班人员发现患者血培养呈阳性后,立即对样本进行革兰染色,无法确认有菌。由于部分病原菌必须通过菌落形态才能确认,工作人员即刻转种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置于37℃二氧化碳孵箱孵育。


 血培养转种的24小时后,观察平板未见细菌生长,48小时后发现有很细小的菌落,72小时后可见微小、灰色圆形凸起湿润的菌落,经革兰染色后于镜下呈细小沙粒样革兰阴性球杆菌,着色弱,偶见双极浓染。


 微生物组工作人员刘海燕根据经验初步判断:这不是一株普通的常见菌,很有可能是一株十分危险、极具诊断价值的布鲁氏菌。布鲁氏菌致病力强,感染剂量低,是“B类生物恐怖战剂”和“农业生物恐怖战剂”。


 刘海燕当即与同事敲定了随后的工作内容,立即提高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做好个人防护后,采用GN鉴定卡立即进行生化鉴定证实判断。


 为了寻找有力的临床流行病学证据,刘海燕仔细查看病人的病程记录,发现病人没有给医生提供牛羊接触史的信息,但反复发热、明显消瘦、腰部疼痛均符合布鲁氏菌病的症状。此外,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降低,有轻度贫血、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与布鲁氏杆菌病基本符合。


 8月11日上午,鉴定结果显示的确是马耳他布鲁氏杆菌,印证了刘海燕的判断是正确的。随后,微生物组工作人员立即同患者的主管医生沟通,进一步询问流行病学史,得知患者家里养了20多只羊,再次明确了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接触史。随即微生物组工作人员为患者提供了科学的用药方案,并及时上报院感科,将患者转入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