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2年08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六旬患者听力受损30年 手术后重回“有声世界”
尚岚婷 本报记者 侯文瑾

 近日,被发小戏称为“杨聋子”的杨阿姨没有戴助听器,居然也听得见了,一点都不像是有听力障碍的样子。在发小诧异之余,杨阿姨道出了自己的求医之路,困扰着她30年的听力受损难题,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得到了缓解。


从小患上中耳炎
“发小都叫我‘杨聋子’”


 今年62岁的杨阿姨从小身体不好,经常感冒,“我印象中,7岁时耳朵就经常灌脓,我妈带我四处求医。”当时的医生用中药给杨阿姨敷耳朵,但效果并不好。


 30年前,由于慢性中耳炎的病根一直没得到有效控制,杨阿姨的听力也受到了影响。为改善听力,杨阿姨的右耳接受了手术,却并不成功,术后她的右耳听力基本丧失,与人交流全靠左耳。


 “那阵我耳朵听不到,朋友给我说话都是贴着耳朵说,我看电视也是把声音放到最大,因为这事儿被邻居投诉,楼下保安上门找我是常事。”杨阿姨回想起年轻时的事,让她苦不堪言,“我的朋友又多,发小给我取的绰号是‘杨聋子’。”


 祸不单行,10年前杨阿姨的左耳开始间歇性流脓,脓液长期灌注在耳朵里“发霉”,听力慢慢减弱到影响正常交流,助听器成了她社交的唯一依靠。家人劝她不要放弃治疗,多方求医却被告知“听力无法恢复,恐怕要永远生活在无声的世界”,再加上之前右耳手术失败的阴影一直萦绕在心头,她拒绝手术,害怕手术后丧失听力,只接受药物保守治疗。


术后3天听力开始恢复
“这个世界好热闹”


 几个月前,杨阿姨的左耳又开始灌脓了,“每天晚上睡觉我要在枕巾上面垫两层,下面一层塑料袋,上面一层纸。耳朵流的又是脓又是血的,不垫这些枕巾都打湿完了。”不仅这样,杨阿姨睡觉还要不停变换姿势,“左边耳朵灌脓堵住了,我要翻个身,侧到另一边睡。”


 无奈之下,杨阿姨前往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唯一的愿望只是把自己左耳真菌感染的问题治好,至少能保住现有的听力,“起码能用助听器,维持在有声世界”,杨阿姨的期望值已经一降再降。


 该院耳鼻喉科主任黄定强接诊了杨阿姨,“她来的时候是个重度听力受损的患者,只能靠助听器维持听力。”


 杨阿姨的左耳听力损伤已达70分贝以上,“人耳听力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可以听到声音的水平,通过脑干测听来评估听力损失程度,听力的损失通常被分为5级,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这位患者的听力损伤属重度,对于叫喊声和洪亮的声音,如汽车的喇叭声、鼓声才有反应,只能靠助听器。”


 通过入院后的一系列检查:CT、耳内窥镜和听力学检查后,杨阿姨的耳疾被诊断为“左耳鼓室硬化症、左耳慢性中耳乳突炎、鼓膜穿孔、外耳道真菌病”等。黄定强告诉杨阿姨,可以在解决流脓的情况下,通过手术恢复一部分听力。


 在对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后,犹豫不决的杨阿姨经过慎重考虑后,选择了信任医院,将自己的健康托付给医生。


 黄定强团队为杨阿姨做了左耳乳突改良根治术、鼓室成形手术、镫骨粘连松解、听骨链重建手术,将受损的听骨取出,替换上人工钛质听骨。手术属于四级手术,在手术分类中属于难度高的一类手术,有一定的手术风险,一般来说,长期慢性中耳炎,药物治疗难以见效,中耳胆脂瘤,伴有气骨导差30分贝以上的耳聋患者适合这类手术。


 术后的杨阿姨一直担心听力问题,因为术后耳道塞入了止血棉,存在暂时听力变差的情况,她以为自己再也听不到了,非常焦虑。黄定强通过写字与杨阿姨交流:“取了止血棉后才能确定听力是否恢复。”她在焦急中等待着。


 “大概术后3天,我隐隐约约听到了隔壁床病友在说话。”杨阿姨一下兴奋了起来,“以前,我是听不到这些的。”


 半个月后,杨阿姨左耳的止血棉被取出了一部分,听力变得更好了,直到1个月后,止血棉全部取出,她可以不用借助助听器,就能听到声响。


 3个月后,杨阿姨听力几乎恢复到可以应付日常交流,甚至可以顺利地听歌。“杨聋子”的称号再也不属于她了。“这个世界原来有这么大的声音,这世界好热闹。”她说。


 近日,杨阿姨回到医院复诊时,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将感谢信递交到了黄定强手上。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