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江宗兴,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副主任医师,新都区普外科医疗质控中心主任。
当肝癌被贴上“位置刁钻无法手术”“身体虚弱不耐受放化疗”的标签时,绝望往往会瞬间吞噬患者和家属。但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副主任医师江宗兴却想告诉大家:“医学不会轻易让患者孤军奋战,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这项技术,就是为这些‘特殊’患者量身定制的治疗新选择。”
HAIC原理 药物通过专属通道直达病灶
“要讲HAIC,得先说说肝脏的‘吃饭习惯’。”刚坐下来,江宗兴就用一个生活化的比喻打开了话匣子,“正常肝脏有两条‘饭路’——肝动脉和门静脉,就像家里的两个菜篮子,少了一个还有另一个兜底。但肝癌细胞特别‘挑食’,几乎只认肝动脉这一条‘饭路’,这就是HAIC能发挥作用的关键突破口。”
记者追着问:“那HAIC是怎么利用这个突破口治疗肿瘤的?”“简单说,就是给肿瘤‘精准投药’。”江宗兴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我们通过介入技术,在患者大腿根部的股动脉建立微小的穿刺通道,然后在DSA影像系统的引导下,把一根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的导管,顺着血管送到给肿瘤供血的肝动脉分支里。”
“这样一来,化疗药物就能通过这根‘专属通道’直接冲到肿瘤病灶。”他进一步解释道,这相当于把“炸药包”精准送到敌人阵地,局部药物浓度高,有利于杀灭癌细胞。同时,因为药物主要在肝脏局部作用,进入全身血液的量很少,恶心、呕吐、掉头发这些副作用也就轻多了。
量体裁衣 四类肝癌患者建议试试
“是不是所有肝癌患者都能做HAIC?”记者抛出了最关心的问题。江宗兴立刻摇头:“当然不是,得‘量体裁衣’。”他解释说,临床会综合评估患者的肝功能、肿瘤大小、位置等情况。
以下几类患者是HAIC的主要适用人群:一是肿瘤长在肝脏深处、紧贴大血管,或者体积太大,常规手术切不了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二是做了姑息性切除手术后,还有残留肿瘤或门静脉里有癌栓的患者;三是肝癌术后为了预防复发,需要做预防性化疗的患者;四是吃了靶向药效果不好,但还想控制局部肿瘤进展的患者。
“还有个重要前提。”江宗兴补充道,“患者不能有严重的肝硬化,也不能有黄疸、腹水这些症状,不然身体可能扛不住治疗过程。”
“和传统治疗比,HAIC的优势很突出。”江宗兴掰着手指给记者数,第一个就是微创安全。“不用全麻,就局部打一针麻药,穿刺的伤口小,不用担心全麻的风险。”第二个优势是恢复快。“整个治疗过程一般就1~2天,拔了导管当天就能下床走路,不像大手术那样要躺十天半个月。很多患者治疗结束后,回家休息几天就能正常吃饭、散步,生活受影响很小。”最关键的是第三个优势——疗效精准。“药物直接对着肿瘤‘开火’,高浓度的药物能持续作用在病灶上,既保证了杀癌效果,又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伤害。我们临床上见过不少患者,做了几个周期的HAIC后,肿瘤明显缩小了,原本切不了的肿瘤,后来也有了手术切除的机会。”
真实案例 他从无法手术到出现转机
江宗兴分享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案例。“去年有位58岁的张先生,查出肝癌时肿瘤长在肝脏右叶,还紧紧包着肝动脉,手术风险太大,难以直接切除。而且他本身有糖尿病,身体比较弱,家属担心他扛不住全身化疗。”
江宗兴回忆道:“我们团队评估后,觉得他特别适合做HAIC。第一次治疗结束后,张先生就说‘没什么不舒服,就是穿刺的地方有点胀’。连续做了4个周期后复查,肿瘤明显缩小。”
“后来我们又给张先生做了肿瘤切除手术,现在他定期来复查,上个月还跟我说,他每天都去公园打太极呢。”江宗兴的语气里满是欣慰。
“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医学技术一直在进步,HAIC不是唯一的新选择,但它确实给很多‘走投无路’的患者带来了希望。”江宗兴称,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专科就诊,让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只要不放弃,就有可能等到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