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5年09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珙县中医医院
名医故里承薪火 中医文化润童心

       本报讯 近日,宜宾市珙县中医医院携手巡场镇第二小学校共同开展“名医故里学名医”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日活动。这场充满“中医味”的文化盛宴,带领师生穿越古今,探寻名医智慧,感受中医药文化独特魅力。

       活动伊始,师生们共同观看《走进名医故里》宣传片。华佗的外科智慧、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的艰辛……瞬间点燃同学们对古代名医故事的兴趣。

     “大家还知道名医的哪些传奇?”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纷纷举手,“华佗发明麻沸散”“张仲景是医圣”。在热烈讨论中,中医文化的种子悄然萌芽。随后,主持人介绍了宜宾本地名医陈云舫:他生于1877年,自幼随父学医,28岁专事医业,以精湛医术和仁厚医德守护一方百姓健康。家乡名医的故事,让同学们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名医智慧,创意再现”环节,活动现场成了趣味十足的中医探索乐园。医护人员带来“梁上君子”“口说无凭”等与中医关联的成语竞猜。“梁上君子”和中医有什么联系?同学们陷入思考。医护人员解释:古代有医者遇小偷,未斥责,反而通过观察神态、诊脉,察觉其身体不适,为其诊治并劝其向善,体现医者仁心。“口说无凭”则和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相关,仅口头说症状不够,得结合脉象、舌苔等才能精准诊疗。

       每一位猜对成语的同学,都能获得精心准备的中药香包——包里装着艾草、丁香、陈皮等具有安神、驱蚊功效的中药材,不仅散发着淡雅药香,更承载着传统中医药的养生智慧。拿到散发淡雅药香的香包,同学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活动最后,医护人员发起“名医故里文化寻根”倡议,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参观中医药博物馆、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医药文化,并制作属于自己的“中医药文化手记”。

       此次活动,既是对国家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的积极响应,也是珙县中医医院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生动实践。通过讲故事、做互动、传知识的方式,让中医药文化走出典籍、走进校园,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为中医药文化的薪火相传注入青春力量。 (张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