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5年09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让孩子走进自然,增长见识、陶冶性情
多地探索中小学春秋假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其中在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中提到,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眼下,距离“国庆”越来越近,不少学生家长关心“中小学秋假会来吗”?

       多地已有春秋假方案

       9月16日,据人民网报道,江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中小学春秋假并非省级层面的硬性要求,各设区市正在研究相关事宜,将结合各地不同情况作出安排。

       9月1日开学第一天,成都市教育局回应中小学春秋假问题,称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并研究国内先行城市经验,支持学校在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学段特点和研学活动等实际,通过灵活调整教学计划,探索实行春秋假,并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校内托管服务。

       春秋假是指在保证全年总教学时长不变的前提下,在春季和秋季分别增设一个短假期,区别于传统的寒暑假。它通常与“五一”“国庆”等法定节假日衔接,形成更长的连续休息时间,以便于学生放松、参与实践活动或家庭出行。

       今年以来,“春秋假”成了一个热点话题,多地也陆续开始探索实施春秋假。

       5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若干措施》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行将“五一”前3个工作日、“国庆”前3个工作日分别设置为中小学春假和秋假。

       8月,佛山印发《佛山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春秋假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双减”政策要求,调整中小学生学习节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形成劳逸结合的良好状态,引导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2025~2026学年将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春秋假试点。2025~2026学年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14日,共三天。2025~2026学年春假,安排在“五一”假期前后,共两天,具体时间待国务院公布2026年节假日放假安排后确定。

       已有城市实行春秋假

       目前,浙江杭州、湖北恩施已明确实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

       说起春秋假,杭州是“先行者”,自2004年起开始实施中小学春秋假试点,春假的时间一般在5月前后,秋假的时间则是10月前后。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还考虑到双职工家庭的难处,明确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免费春秋假托管服务,为家长不能陪伴的孩子组织各种活动。杭州市蒋筑英学校的春托班,就接收了60多位学生。春托班还专门请来校外科技辅导员,教孩子做“电子绘本”。

       2014年,湖北恩施州恩施市开始在义务教育学校尝试放春假。2017年起,恩施州决定在全州义务教育学校放春假和秋假,每次时长2~3天,原则上与法定节假日或双休日衔接。此外,今年3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教育局发布一则春假通知,明确2025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放春假,4月7日至8日,与清明节假期相连。

       孩子休假的另一种“解法”

       如今,寒暑假已然成为旅游高峰期,不只是亲子游、家庭游,各类研学班、夏令营、冬令营等成团出行也爆火,一定程度上让热门地区的交通、酒店患上了“假期饱和症”。有了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也算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错峰。

       对于很多家有儿女的工薪族来说,自己本想在春秋时节休年假,但这个时候孩子要上学,往往只能选择和孩子的寒暑假同步,但寒暑假是高峰出行期,不仅各方面的消费更贵,体验也不太好。有了春秋假,家长的选项多了,也可以更灵活地休自己的年假。

       还要看到,春秋假的意义,远不止于提振消费。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无论是气候、环境还是自然风光,春秋时节都更适合出行。当学期过半,给孩子一段休整时间,是减负;当河山大好,让孩子走进自然,行万里路,也是增长见识、陶冶性情。

       当然,各地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不一,春秋假的落实不能一刀切。这次通知也明确“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各地也要遵从实际,多聆听来自学校、学生、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因地制宜地推动春秋假落地。

       以往,之所以形成了寒暑假的主流模式,主要是因为暑期太热、冬季太冷,学校保暖降暑的条件也有限。如今推行春秋假,则是因时而变、乘势而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协调人们尤其是孩子的作息时间,是大势所趋,也是更加进步的教育理念。

       总的来讲,假期更加丰富而均衡,可以满足更多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撬动更多的社会效益。还没有落实春秋假的地方,都应该尽快安排上。


       官方说

       杭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孔永国:杭州推行春秋假的首要目的是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其次,是让学生在学期中获得一段休息调整的时间。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校长庄惠芬:春秋假也可作为组织集体研学活动的契机,但这也伴随一系列新挑战:学生离校期间的安全责任如何界定?集体外出活动风险较高,应如何规范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庞永辉:推行“春秋假”制度,可为国人提供更多出行选择。特别是对于家庭出游而言,家长可在“春秋假”期间带薪休假陪伴孩子,是寒暑假之外可行的时间窗口。

       家长声音

       上海家长王先生:这个假期不错,以前带孩子旅游只能选择寒暑假,到处人满为患,机票酒店都涨价了,想要错峰出行,只能让孩子请假,不现实。

       浙江舟山家长刘女士:我不希望有这个假期,因为毕竟双职工家庭,孩子在家里其实作业也多,也没人看护,还要操心孩子的中午饭。

       常州家长赵先生:我们都需要上班,请假本身并不容易,工作如何交接更是现实难题。若推行春秋假,可采取弹性安排:有条件的家庭可自主休假,校方同时提供托管服务,由教师轮值看护,以缓解无暇照顾孩子的家庭的压力。(本版文字综合半月谈、澎湃新闻、中国新闻周刊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