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5年09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绵阳市安州区人民医院
手记里的光 镜头下的暖

       在绵州大地的西北一隅,绵阳市安州区人民医院始终以守护生命为坐标,在岁月流转中镌刻下无数温暖印记。这里,有白大褂伏案写下的手记,字里行间藏着对病情的研判、对生命的敬畏;有镜头定格的瞬间,更有患者家属笔下的真切感受,每一段心声都映照着医患之间的信任与联结。

       守医者初心 担健康使命

       从“悬壶济世”的古训,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从“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的仁心,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箴言。跨越时空与地域,医者始终是生命最虔诚的守护者,以无私托举希望,以担当抵御无常。

       初踏医途时,总觉得“医者仁心”是一句遥远的颂词,直到亲历无数个与死神角力的日夜,才读懂这四个字的千钧重量:它不仅是柳叶刀下的精准治愈,更是以己之微光,焐热每个濒临熄灭的生命。

       在绵阳市安州区人民医院,急诊室的灯光,是永不熄灭的星辰。从晨曦微露到夜色深沉,这里的脚步永远比时间更快——担架床的滚轮声、监护仪的滴答声、医护人员急促却清晰的指令声,交织成与死神赛跑的序曲。记得那个盛夏的午后,六旬老者买菜途中突然晕厥,面色青紫、气若游丝。“120”救护车呼啸而至,一场与死神的较量,在高温酷暑中拉开帷幕。急诊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等多科协作,争分夺秒。术后,当老者睁开眼发出微弱的呻吟,世界仿佛被按下静音键,医者们眼中的红血丝,映着劫后余生的光。后来,老者握着医生的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是你们把我从黑胡同里拽了出来啊!”

       重症监护室,一个生命的加油站,这里的医护人员,时刻准备着为那些在生死边缘徘徊的患者,筑起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这里虽不见刀光剑影,也不见枪林弹雨,但却荆棘密布、险象环生。他们用精湛的医术、温情的守护,点亮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的生命之光,给一个又一个家庭带去了温暖与希望。年轻女孩小夏,在职场竞争的窒息感、家庭责任的沉重感和对未来的失控感的重压下,失去了生的希望,选择用80颗布洛芬来结束自己花一样的生命。洗胃、插管、心电监护……当她在ICU睁开眼,看到的不是冰冷的仪器,而是护士手中温热的毛巾,是医生蹲在床边轻声说的“我们会陪你慢慢走出来的”。原本绝望的心灵得以重燃对生的渴望。小夏出院时,她和家属们万分感谢道:“是医院给了我重生的机会和勇气。”

       绵阳市安州区人民医院还有很多不同的科室,不同专业的医生,但他们都有着同一份初心:医者仁心,性命相托。这份初心,不单是对职业的忠诚,更是对“健康中国”宏伟愿景的深情奔赴。它引领医者俯首甘为孺子牛,在无数个困倦的深夜,在每一次疲惫的巡诊之后,依旧以耐心抚慰焦灼的期待。它如磐石般支撑着他们在病床前、在无影灯下、在急难险重之际,以最温柔的坚持,传递着最深沉的力量——只因生命之重,重于泰山,唯有以心为舟,方能载渡。

       目光所及是生命,心之所向是使命。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医者仁心”,让“守医者初心,担健康使命”成为时代强音。当更多理解与信任筑成堤岸,医者之舟方能行稳致远——那载满健康的帆,终将驶向无远弗届的光明未来。 (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