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5年08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测血压像开盲盒 小心6个误差陷阱
□张潋议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心血管疾病高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 以上,而高血压正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高血压也是脑卒中的第一大危险诱因,约70 的脑卒中与高血压有关。此外,我国每年心肌梗死死亡病例中,有50 与高血压相关。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不仅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还可能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损害以及眼底病变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尽管高血压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其危害却持续存在。正因如此,定期测量血压并实施科学的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许多人在家使用血压计时发现,每次测量的数值都存在差异,这很可能是由于操作过程中陷入了一些常见的“误差陷阱”。接下来,我们将为您揭秘那些影响血压读数准确性的常见原因。

       陷阱一:测量时机不选对

       以下时机,测血压≈开盲盒:喝咖啡后30分钟内;吸烟后;运动完;憋尿时;情绪激动后立即测量;泡完热水澡;餐后1小时内。

       正确的做法:先排空膀胱,安静休息5分钟后再测,运动和喝咖啡、抽烟之后也不能马上测。

       陷阱二:测量姿势不选对

       错误测量姿势≈开盲盒:跷二郎腿;手臂悬空;后背不靠椅;测量时说话。

       陷阱三:袖带没绑对

       错误的袖带使用≈开盲盒:套在厚衣服上;绑得太松或太紧;位置不对。

       正确袖带使用方式:松紧度以插入2指为宜,袖带下缘距肘窝2~3cm为宜。

       陷阱四:设备没选对

       血压计不认真选购≈开盲盒。避坑指南:首先要认准ESH/AAMI认证;其次上臂式>腕式;最后设备需每年校准1次。

       陷阱五:“白大褂效应”

       在医院测量时被检出高血压、但在家中测量结果正常的人群比例约为15 至30 ,这一现象通常与就医环境下的紧张情绪有关(即“白大褂高血压”)。为此,建议患者开展家庭血压监测:连续7天,每日早晚各测量一次,尽量固定测量时间。请注意,应剔除第一天的测量数据,仅采用之后6天的平均值作为评估日常血压水平的依据。

       陷阱六:测量间隔过短或连续测量

       为什么有时候连续测量血压时,第一次测和后面几次测,得出的数值相差较大?因为快速重复测量可能会导致血管未完全恢复松弛状态。连续测量间隔过短(如<1分钟)可能会因为袖带压迫导致静脉淤血,使收缩压虚高或舒张压低估(误差约5~10mmHg)。

       解决方法:每天固定于每天两次的时间内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自己的血压档案),内容包括:测量的时间、血压值、有无服用药物、是否出现不适等。

       高血压是能控制的,因此我们需要长期坚持下去,不能让病情失去控制,“三同”是我们应该记住的要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侧手臂、同样的姿势来测血压。

       除了日常监控血压,也要注意高血压危象可能出现的症状:剧烈头痛、眩晕,视物模糊,胸痛、呼吸困难以及恶心、呕吐等等,一旦发现就要立刻就医。

       会正确测量血压,可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或降低测压中的误差,在规范操作时才更能感知血压值的变化,如无外界环境干扰、体位错误、仪器设备等因素存在,测得血压值不稳定,需要携带血压计至医院进行校正比对及相关的检查确认。〔重庆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