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5年08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张利云

       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异位内膜可侵袭全身任何部位,由于内异症是激素依赖性疾病,在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后,异位内膜病灶可逐渐萎缩吸收。妊娠或使用性激素抑制卵巢功能,可暂时阻止疾病发展。

       那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具体症状有哪些?该病是如何发生的?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案有哪些?病人的日常护理措施有哪些呢?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了解一下吧。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

       种植学说 该学说认为异位内膜来源于子宫内膜组织,转移到宫腔以外的部分,并种植、生长和发生病变。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经血逆流。经期时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可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于卵巢和邻近的盆腔腹膜,并在该处继续生长、蔓延,形成盆腔内异症,称为经血逆流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子宫内膜也可通过淋巴及静脉向远处播散,发生异位种植。远离盆腔的器官如肺、四肢皮肤、肌肉等发生内异症,可能就是内膜通过血行和淋巴播散的结果。医源性种植。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或分娩后会阴切口出现内异症,可能是手术时将子宫内膜带至切口直接种植所致。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该学说由19世纪著名病理学家Robert Meyer提出。认为卵巢表面上皮、盆腔腹膜均由胚胎期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分化而来,在受到卵巢激素或经血及慢性炎症的反复刺激后,能被激活转化为子宫内膜样组织。

       诱导学说 未分化的腹膜组织在内源性生物化学因素诱导下,可发展成为子宫内膜组织,种植的内膜可以释放化学物质诱导未分化的间充质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组织。

       遗传因素 内异症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和家族聚集性。患者一级亲属的发病风险是无家族史者的7倍,人群研究发现单卵双胎姐妹中一方患有内异症时,另一方发生率可达75 。此外,有研究发现内异症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半乳糖基转移酶和雌激素受体的基因多态性有关。

       免疫与炎症因素 免疫调节异常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免疫监视功能缺陷及免疫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减弱,导致机体无法有效清除异位内膜组织。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物质增加;前列腺素促使芳香化酶表达异常,形成局部炎症、促进内异症病变进展。

       其他因素 除上述原因外,子宫内膜异位症还多受到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如果病人雌激素水平较高,其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同时,其相关炎症反应、疼痛感也更加强烈,但同时临床研究表明,雌激素缺乏病人也有一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

       期待治疗 内异症伴或不伴轻微经期腹痛的处理轻度内异症且无严重症状的病人可定期随访,也可应用非甾体消炎药(吲哚美辛、奈普生、布洛芬等)治疗病变引起的轻微腹痛或痛经。随访期间根据病情发展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卵巢功能,并遏制子宫内膜异位的进一步发展,减少粘连等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生育功能症状的发展。非甾体消炎药的主要用药目的,是缓解由于子宫内膜异位引发的盆腔疼痛,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疼痛感,对中轻度病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避孕药、孕激素、雄激素衍生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则属于激素治疗方案,其目的是抑制卵巢功能,并由此减少内膜增生、出血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同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手术治疗 临床主要采取保守性手术、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术式进行治疗。其中保守性手术可以有效保留病人的生育功能,其目的是对肉眼可见的病灶进行切除,并对卵巢等部位的异位囊肿、粘连进行分离,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术式;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则需要切除子宫、双侧附件以及其他可见病灶,该术式主要针对年龄较大、无须保留生育功能、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人;子宫切除术则切除全子宫,保留卵巢,适用于无生育需求,但需要卵巢内分泌功能的较为年轻的病人。

       其他治疗 除药物、手术治疗外,超声介入治疗、辅助生殖治疗、综合治疗也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案。其中超声引导下消融治疗利用射频、微波消融等技术,对异位内膜组织进行破坏,并逐步消除病灶,缓解症状。具有创伤小、副作用低等优势,且具有保留生育功能的特点。辅助生殖技术则针对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不孕症病人,通过体外受精等辅助技术提高妊娠成功率。综合治疗则对病人进行病情管理、疼痛管理、心理支持、生殖管理等综合性更强、更加全面的治疗。

       患者的日常护理干预措施

       心理护理 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与生育功能,因此病人的心理压力较大,需要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详细向病人讲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医学知识,并讲解病人的治疗方案,使其可以正确地认识自身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护理配合。同时病人需要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生闷气、情绪波动过大影响内分泌平衡。

       生活护理 日常生活中,需要在病人发病时指导其卧床休息,减少疼痛等不适感,同时对病情严重、疼痛感强烈的病人,需要进行抗炎、镇痛药物用药。日常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此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感及盆腔不适,可通过瑜伽等舒缓的运动进行干预,以此缓解盆腔不适、肌肉疼痛。日常应进行饮食管理,多食用新鲜的蔬果、三文鱼、核桃等,在提高病人的营养摄入效果的同时,减少高脂肪饮食的摄入。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生冷黏腻、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对病人的日常生活、生育功能有较大的危害,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日常管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广梅开发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