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在成都市新都香城体育中心,中国男子软式曲棍球代表队在第7名争夺赛中负于菲律宾队,这支在本届世运会首批亮相的中国代表团完成了比赛征程。
对队员们来说,组队不久就和世界强队切磋,即便成绩不太完美,仍是一次有价值的经历:这是中国男子软式曲棍球队在世运赛场的首秀,队员们不仅实现了该项目在竞技层面“零的突破”,更将这项被称作可以“随地大小打”的运动普及给了更多人。
“触球”半年即上阵
软式曲棍球的普及和竞技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今年1月,中国首个软式曲棍球国家队局地合作共建项目落户江西于都县,开始探索非奥运项目体育人才培育新模式。成都世运会成为这支队员平均年龄不到21岁的球队参加的第一次“大考”。
“其实我在半年前才刚接触这个运动,现在就能登上世运会的舞台,感觉挺不可思议的。”队员唐致良告诉记者,在本届世运会上,面对芬兰、捷克、加拿大等强队的轮番考验,有遗憾也有收获:他们在场上的每一次跑动、传球和破门,都在创造中国软式曲棍球的历史。
在这支队伍中,24岁的队长杜三洋已经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了,谈到参加世运会的感受,他觉得更多的是一种享受:“我们的实力和对手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不论我们落后多少分,观众都在为我们加油。观众都没有放弃,我们更没有理由不尽全力。”
好运动值得更多人参与
这场比赛中还有一位特别的主角:本场比赛是当值主裁判、来自瑞典的格伦·博斯特罗姆执哨的第100场国际比赛,他在赛前收到了国际软式曲棍球联合会(IFF)赠送的鲜花:“我感到非常荣幸,在成都的每一天都有新的回忆,我会一直记得。”博斯特罗姆也很荣幸能够见证软式曲棍球在成都和中国的普及,他推荐更多人尝试:“这是一个进行起来很方便,也很快节奏的运动,值得更多人尝试。”
记者了解到,本届世运会开赛前,成都通过举办体验活动等形式,推动软式曲棍球在市民中的认知和普及,杜三洋在此前走进成都多所学校教学生们打球:“在给我们加油的观众里就有我教过的学生,通过世运会,能让软式曲棍球被更多人知道和产生兴趣,我觉得就值了。”杜三洋号召更多人尝试软式曲棍球,除了接下来的备战和比赛,他也会继续投身到软式曲棍球的普及中。
唐致良也觉得,软式曲棍球是一个方便到能“随地大小打”的运动项目,能为运动爱好者和有锻炼健身打算的人提供新的选择:“只要拿个球杆,挑个空地就能参与进去,对我来说,这项运动培养了我的意志力,欢迎更多人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