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5年08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为何让人迈不开腿
□欧阳长青 汪洋

       老王自觉行走后腿脚疼痛不适、酸胀无力,休息后可缓解,同时伴有双腿发凉和麻木。一段时间后,症状越来越重,到医院就诊,经过一番检查,被告知患上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一种因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进而引发肢体缺血的疾病。好发于70岁以上老年男性,高危因素有:家族史,糖尿病、高血脂等,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肥胖等。

       临床表现及分期

       Ⅰ期:无症状。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或仅有麻木、发凉自觉症状,检查发现患肢皮肤温度较低,色泽较苍白,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但患肢已有局限性动脉狭窄病变。

       Ⅱ期:间歇性跛行。可分为Ⅱa期(轻度间歇性跛行)和Ⅱb期(中、重度间歇性跛行),以活动后出现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患肢皮温降低,苍白更明显,可伴有皮肤干燥、脱屑、趾腹色泽暗红,可伴有肢体远侧浮肿。动脉已有广泛、严重的狭窄,侧支循环已不能代偿静息时的血供,组织濒临坏死。

       Ⅲ期:以静息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剧烈且为持续性,夜间更甚,迫使病人屈膝抱足而坐,或辗转不安。

       Ⅳ期:组织溃疡、坏疽。出现趾端发黑、干瘪,坏疽或缺血性溃疡。

       需要做哪些检查

       实验室检查:如血糖、血脂等,目的在于了解患者是否具有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踝肱指数(ABI):指的是踝部收缩压和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一般情况下,下肢血压高于上肢血压,正常人踝部动脉收缩压应大于臂部动脉收缩压。因此,健康人群的踝/臂指数大于1。如果下肢血管处于缺血的状态,得出的比值小于1。踝/臂指数参考值:0.9~1.2。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方法之一。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二维结构、血管腔内血流的流速及方向、彩色血流的充盈情况以及多普勒波形等。

       下肢动脉CTA/MRA:是术前常用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可显示ASO的解剖部位和狭窄程度。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目前诊断动脉性疾病公认的金标准,具有对细小血管分辨率高,对病变部位显影直观,且可以直接进行介入治疗等优点。它的主要缺点在于它是一种有创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如何诊断

       1.年龄>40岁;2.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高危因素;3.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4.缺血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5.ABI≤0.9;6.彩色多普勒超声、CTA、MRA和DSA等影像学检查显示有相应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等病变。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前4条即可做出下肢ASO的临床诊断。

       确诊后如何治疗

       常规治疗:戒烟;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合理安排膳食;适当运动;注意足部护理,保暖,避免肢体受伤。

       药物保守治疗:目前主要是抗血小板、抗凝药、扩血管药物、降脂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贝前列素那、他汀类降脂药物等。必要时服用止痛药,改善肢体缺血、缓解疼痛和促使溃疡愈合。

       外科干预:血管腔内治疗已成为ASO的主流治疗手段,目前从单纯的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已发展成为融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斑块旋切、动脉溶/吸栓等为一体的综合治疗方法。微创手术见效快,术后立刻恢复血流,减缓病症;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微创穿刺口仅为2~3mm;避免开放手术伤口感染和愈合问题;对复发的患者,可再次实施介入治疗,同样安全有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介入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