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2年08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冒名做核酸”非小事
门雯雯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某核酸采样点发现了一名冒名顶替他人做核酸的人员。警方经调查确认后,对该名男子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冒名顶替他人做核酸,虽然荒唐,但是屡禁不止。7月16日,深圳市福田区某核酸采样点,一男子因替女友测核酸而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7月12日晚,同样在福田,一名男子因冒名替他人做核酸,被行政拘留5日。2021年,南京警方曾通报11起冒用他人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离宁的案件。


 谈起冒名顶替的原因,可谓五花八门。有身在外地不方便做的,有忙于上班没时间的……从这些理由可以看出,冒名做核酸采样的涉事双方均未意识到此行为的严重性。根据相关法律,违反传染病防治相关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可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各地正积极推进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建设。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北京市各区24小时核酸检测点已增设至至少50家,免费核酸检测点在各个社区附近均有设置。在部分交通不便利的农村地区,免费核酸检测服务定期到村庄内开展,让村民“出户即能做核酸”。既免费又便利的常态化核酸采样服务,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个人的核酸检测时间及经济成本。


 要认清的是,个人定期核酸检测是巩固“动态清零”成果的重要举措。抗疫成果来之不易,需要大家倍加珍惜。每个人都要遵守相关政策,定期做核酸、到店扫码,履行好个人防疫责任。此外,核酸采样点也要加强人员培训,明确身份核验要求,以尽量避免冒名顶替事件的发生。只有如此,方可将防控之网织得更密,将安全之门铸得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