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死神悄然降临,总有一群人用专业与温情筑起防线。从“多问一句”的警觉,到“30分钟取栓”的专业;从车站急救的本能,到重症监护室的坚守,医者的担当在此刻闪耀。而患者的鞠躬、锦旗、感谢信……则是对这份守护最真挚的回应。四个故事,四种感动。让我们共同见证这场生命与感恩的双向奔赴。
手术患者“爽约”
医生“多问一句”挽回生命
近日,患者蒋先生走进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日间手术中心,向医务人员深深鞠了一躬,随后展开一面写有“白衣天使 救死扶伤”八个金字的锦旗,眼眶通红地说道:“谢谢你们,从阎王手里把我抢了回来!”
那天,蒋先生做完术前检查回到旅馆,等待次日一早入院。然而,已过预约时间,蒋先生却不见踪影。日间手术中心工作人员曾兴蓉心里直打鼓,于是决定打电话询问。连拨三次电话,终于接通,“我——全身无力,感觉动不了……”电话那头喘息沉重。多年的临床经验让曾兴蓉脊背发凉,“别挂电话!你在哪里?”她一边安抚,一边挥手让周围同事帮忙联系急诊科。蒋先生因全身无力只能含糊说出旅馆名称,好在该旅馆就在医院附近。急诊科立即派出2名医务人员带上必备急救物资前去寻找,曾兴蓉则负责保持与蒋先生的联系,并及时与前去寻找的急救人员联系。
通过患者模糊的描述,结合询问周边群众,急救人员很快找到了蒋先生。此时的他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意识开始模糊。急救人员简单处置后,用担架将其抬至急诊科,积极开展抢救。经过4个小时的抢救,蒋先生转危为安,转入普通病房进一步观察治疗。
劫后余生的蒋先生在病房内向病友讲述他的“命悬一线历险记”。更让他感动的是,此后的每一天,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日间手术中心的工作人员都会主动联系他,询问恢复情况。“你们不仅救了我的命,更给了我家人一样的关心。”蒋先生拿着锦旗不停地表达感激之情。
据了解,2023年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在区域内率先设立日间手术中心,选派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负责协调患者与日间手术涉及科室的联络、协调、预约等工作,并承担部分日间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与评估工作。2年多来,日间手术中心服务患者超万例,患者满意度100 。蒋先生的成功获救,正是源于日间手术中心成立以来始终贯彻的“多想一点,多问一句,多关心一下”的“三多”理念。(本报记者 侯文瑾)
男子酒后窒息
幸得重症团队精准施救
近日,一名因过量饮酒导致剧烈呕吐窒息昏迷的年轻男性被紧急推入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患者入院时全身紫绀、湿冷,氧饱和度无法测出,血压低,处于休克状态,重症医学科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维持呼吸、积极纠正休克、酸中毒、启动器官功能支持。
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滴定式治疗,每一步都争分夺秒,每一刻都惊心动魄。经过及时抢救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器官功能损害逐渐恢复。患者清醒后,医护人员耐心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认识过度饮酒的危害。“急性酒精中毒看似常见,但重症患者随时可能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包括但不限于长期缺氧导致长期昏迷甚至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等。我们必须快速判断、精准干预。”主治医师王丹表示。
经过重症医学科团队的全力抢救和精心治疗,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后来,患者亲手写下一封诚挚的感谢信,并谱写一曲,以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与敬意。护士长张婷感慨:“看到他逐渐清醒,能笑着和我们说话,所有的疲惫都值了。”(侯雨泽)
护士救人后“绝口不提”
一个电话揭开真相
近日,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到一名群众来电。电话那头,来电人激动地讲述了一个动人故事:该院老年综合诊疗中心护士朱凤兰在湖北襄阳火车站成功救了一名晕倒的患者。这位热心群众深受感动,特别致电医院:“要多多表扬一下朱老师!”
该院宣传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朱凤兰救人的事情,此前他们并不了解,其本人从湖北休假回来后也从未提及。经过询问才知道,朱凤兰确实在湖北救了一位乘客——
7月的湖北襄阳火车站站台,熙攘的人群中,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朱凤兰探完亲正准备返程。站台上人群的骚动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循声望去,发现众人正围着一位瘫倒在地的老年乘客。走近一看,老人的家属正在为他进行心肺复苏。但是,朱凤兰敏锐察觉其手法有误:两只手平行按压,没办法有效驱动心脏泵血。见状,朱凤兰立即走到老人身边俯身探查——大动脉搏动消失。她立刻接替家属,双膝跪地以标准“双手交叠”姿势开始胸外按压。
尽管朱凤兰很快大汗淋漓,但动作没有丝毫变形。朱凤兰有着20年的护理经历,各种专业救助技能已经被化成了最本能的记忆。两分钟后,老人眼皮微动,逐渐恢复了意识,脱离危险。而朱凤兰在火车到达后,默默离开。
“当时根本没想别的,看到施救人手法不对,情况紧急,那些都是我的本能反应。”回忆起救人经历,朱凤兰说,当初的所有反应都是本能使然,心里只想着尽快让被救者脱险。回岗后,朱凤兰也正常上班,从未向身边人提及此事,直到那个表达感谢的电话打来。(本报记者 白华宇)
医生48小时两次“拆弹”
家属:恢复得跟没病过似的
近日,崇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医学中心成功救治了一位特殊的患者。这位患者面临48小时内连续两次不同部位脑动脉急性闭塞的生死考验,神经医学中心凭借预警-响应-技术三重护盾,成功创造救治奇迹。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并向医疗团队送上两面鲜红的锦旗,“感谢你们从死神手里抢回我两次命!”
6月的一天,何女士(化姓)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被紧急送入崇州市人民医院。绿色通道快速响应,明确诊断为“心房颤动引发的心源性脑栓塞、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该院神经医学中心介入团队迅速行动,用时33分钟成功取出血栓,将闭塞的血管开通,及时挽救了濒临坏死的脑组织。术后患者左侧肢体无力症状得到改善。
然而,次日中午,何女士病情骤变。正当何女士笑着回应女儿关于晚餐的询问时,最后一个字还没说出口,咽喉肌肉却像被无形的手猛然捏住。亚监护病房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识别到新发脑梗死的征兆,团队当机立断,再次启动急诊介入流程。术中造影证实了比上一次更凶险的情况:不仅新发了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更致命的是基底动脉也发生了闭塞。介入团队充分评估,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用时30分钟实现双血管的成功再通。
术后,在神经医学中心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何女士恢复良好。何女士的女儿说:“现在妈妈整个人清清爽爽,说话像生病前一样利索,早上还能跟护士唠家常;自己端着饭盒走得稳稳当当,恢复得跟没病过似的!” (杨洁 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