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傍晚,我伫立在“熊猫健康专列·什邡号”停靠的站台上,望着夕阳为川西平原镶上金边,心中满是建设者目睹成果的欣慰,更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作为“熊猫健康专列·什邡号”项目的策划者之一,我亲历了从概念设计到落地实施的全过程。
望着旅客们专注地阅读展板、体验互动装置,我深知,这场“健康+文旅”的创新实践,终于从图纸迈向了现实。在列车行驶一程后,我手持问卷走向旅客,此次的调研目的已从“收集数据”提升为“验证理念”。
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提议:“希望增加儿童健康启蒙课程”,这让我想起团队曾为儿童设计的“穴位贴纸游戏”;一位退休教师建言“可否增设急救设施”,这与团队计划推动的“增设便携式AED”不谋而合。当旅客们看到车厢内设置的“健康加油站”时,眼神中多了一份信任——这正是我们最初设想的“健康服务可视化”目标。最让我动容的是,一位年长旅客在问卷中留言:“这趟列车让我重新领悟了旅行的意义”。这句话印证了我们的初心:让健康知识走出医院,融入山水之间。
当列车驶入隧道群时,窗外的光影变幻与车厢内的健康服务形成奇妙共振。我聆听着什邡市卫健局局长王胜全与一位六旬乘客的对话:“您说的每天吃不到30克油,是您坚持多年的习惯吧?”乘客点头:“是啊,这让我少了很多身体问题。”
这段对话让我想起车厢内摆放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透过车窗,旅客们欣赏沿途山水;而车厢内,一位中年男士在看到膳食宝塔后评价:“这个立体膳食宝塔,让健康理念也变得立体了。”
当列车灯光渐次熄灭,我整理着本次活动的资料,看见照片里旅客满面笑容地用新做的养生锤敲打背脊,心中满是成就感。
“熊猫健康专列·什邡号”的实践,印证了健康与文旅融合的无限可能。更令人欣喜的是,这种融合正在构建新的价值链条:旅客在欣赏风景的同时,收获了健康知识,文旅企业通过差异化服务提升竞争力;而健康知识则以更亲民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当列车成为移动的健康课堂,当山水化作疗愈的载体,我们或许正在创造“文旅+健康”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