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1版(2025年08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家里堆纸箱=囤甲醛?

       不少人对家里空气质量越来越上心,毕竟住得舒服、呼吸得安心才最重要。但有个“隐形威胁”好多人可能没留意,那就是甲醛。可能有人会问:甲醛不是新装修的房子内才有吗?你可能想不到,连家里常见的纸箱,都可能藏着它。

       据新华社报道,家中常见的纸箱其实很危险,千万不要长期存放在房间里。不少网友会把成箱的生活用品存放在自己的卧室中,这些纸箱特别是新的纸箱有相当大的概率会释放甲醛。包括那些尼龙袋子,拆完快递后的包装,有些人会想着卖了回点血,于是就都堆起来叠在屋里放着,殊不知,这是在给自己屋里“囤”甲醛。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为降低成本,一些商家选择使用低价劣质的胶带、塑料和纸箱进行快递包装,部分快递集中存放的区域,即使戴着口罩也能闻到刺鼻气味。2023年2月1日起施行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室内甲醛浓度一小时均值应不超过0.08mg/m3。记者用甲醛浓度检测仪随机在吉林长春市的5家快递驿站进行测试,停留仅几分钟,检测仪上显示的甲醛浓度值就迅速超过这一标准,个别数值甚至是该标准的7倍之多。

       尽管纸壳本身(纤维素)不含甲醛,但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甲醛。主要来源包括——

       胶黏剂:部分低成本纸箱使用含甲醛的脲醛树脂胶或酚醛树脂胶,这些胶黏剂在常温下可能缓慢释放甲醛。

       表面涂层:防水、防潮涂层或油墨可能含有甲醛或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回收纸:以废纸为原料的纸板可能因前期印刷或处理残留甲醛,尤其是一些未经严格处理的回收纸。

       储存环境:纸箱在潮湿或高温环境中储存时,胶黏剂中的甲醛可能加速释放。


       ■健康提醒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室内甲醛超标

       如果长期将大量暗藏“毒源”的物品存放于卧室等空间里,或长期接触劣质的“有毒”产品等,就会损害身体健康。那么如何判断甲醛是否超标呢?如果身体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甲醛超标了。

       头晕、头疼、大脑缺氧:人们的呼吸道普遍比较敏感,当环境甲醛超标严重时,容易出现呼吸不畅,还会引发头晕、大脑缺氧等反应。大多数人还会出现浑身乏力、头疼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反应。

       咳嗽、感冒、水肿:环境甲醛超标会引起剧烈咳嗽、感冒甚至发烧。此外,甲醛有强烈的刺激性,当人体在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受到严重的刺激,身体也会出现水肿反应。

       皮肤过敏:环境甲醛超标也有可能导致我们的皮肤出现过敏的情况,如会出现瘙痒、红疹,特别会多发于脸部、手部和脖颈等部位。

       眼睛干涩、流泪:当室内甲醛出现超标的时候,眼睛也很容易感知到异常情况,比如会出现干涩、酸胀、流泪等一系列不舒服的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对甲醛的反应也不同。有的人即使在甲醛没超标的环境,可能也会感觉不舒服;有的人即使待在甲醛超标的环境,可能也会没什么反应,所以还需要注意判别。


       ■预防妙招

       几个方法让你远离甲醛超标

       很多人都谈“醛”色变,但超标隐患并非无解,掌握科学有效的预防妙招,可以从源头扼杀风险。

       日常生活中多通风,多净化室内空气;不在卧室堆放大量含甲醛物品。

       不买“三无”产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查看是否标明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执行标准、安全警示、使用注意事项等。

       注意物品的气味颜色:带有强烈香味或刺激性异味、色彩过于绚丽的文具、毛绒玩具等物品,通常添加了更多化工用剂,应谨慎购买。


       多知一点

       徽章胶水等

       在夏季加速释放有毒物质

       甲醛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甚至有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甲醛环境中,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其实,一些家里的常见物品就可能暗藏“毒源”。

       日前,#家里“吧唧”太多 女孩深夜中毒送医#登上热搜,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凌晨被救护车送医的经历。

       该网友称,自己被急救是因家中囤积大量“吧唧”(徽章),在半夜突发不适,感到头晕恶心、呼吸急促,紧急之下拨打了“120”,最终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急救。

       这里所说的“吧唧”,是二次元文化圈对徽章的俗称,通常由金属、塑料等材质制成,上面印有动漫、游戏、偶像等相关的图案,是二次元爱好者们热衷收藏的周边产品之一。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郑艳文提醒,夏季高温环境下,徽章胶水、塑料包装等材料可能释放有害物质,长期堆积或引发健康隐患,应注意房间通风收纳。

       这些常见物品

       暗藏有毒物质超标风险

     “捏捏乐”玩具:据实验数据显示,部分“捏捏乐”玩具的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已超过10000微克每立方米,相当于新车内饰未通风处理时的空间环境。目前玩具的国家标准中并没有总挥发性有机物的限值要求,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总挥发性有机物的限值为600微克每立方米。环境标志产品标准HJ566《木质玩具》中,要求总挥发性有机物的限量应小于300微克每立方米。

       手机壳:许多小作坊为压缩成本,在制作手机壳过程中使用工业胶水,这可能导致手机壳甲醛、苯系物超标,并伴有刺鼻气味。如果刚买的手机壳有浓烈的塑料味,而当手机发热时,刺鼻的味道更明显,就很可能是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了。

       凉席:凉席多采用竹、藤、草等天然物质,生产过程中难免用到杀毒、漂白工艺。部分双面凉席还可能使用特定胶水黏合,导致很多凉席中存在甲醛。

       仿瓷碗:又称密胺餐具,合格的密胺餐具是没问题的,一旦被错误使用,如加热使用、接触酸性食物,或有细小裂纹,就会增加三聚氰胺和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析出风险。

       毛绒玩具:“娃娃机”内的玩具质量往往参差不齐,部分毛绒玩具中的甲醛主要来自玩具表面的纺织品。工厂在制作纺织品的过程中,会添加柔软剂、固色剂、防水剂、黏合剂等助剂,来提高纺织品防缩、免烫等功能,这些助剂中就含有甲醛。颜色越鲜艳的毛绒玩具,甲醛含量越高。

       固体胶、胶水:不合格的胶粘制品中可能存在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化学物质。(据广州日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