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5年08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卫健系统民生实事年度“期中考”成绩单出炉
群众健康获得感可持续有保障
□本报记者 白华宇

       ● 儿科服务  325家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能提供儿科服务

       ●普惠托育  今年投入9000万元补助公办幼儿园改扩建托班

       ●HPV疫苗接种  设置接种点1910个,完成97549名适龄女孩第一剂次接种

       ●关爱失能老人  为28万余名居家失能老人服务,累计服务53.1万人次

       2025年过半,四川省卫生健康系统民生实事“期中考”成绩单出炉。从儿科服务全覆盖攻坚到普惠托育扩容,从免费HPV疫苗接种到失能老人健康守护,一系列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医疗健康服务举措落地见效。记者从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了解到,2025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实事结合特色亮点,交出了一份“民生答卷”。

       织密“全周期”医疗保障网

       在儿科服务领域,全省326家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中,325家已能提供儿科服务,就差1家正在收尾。今年,四川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儿科卫生服务年”,以后儿科服务会越来越好。

       跨机构就医便利度持续提升。目前,全省21个市(州)及183个县(区)的741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已实现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川渝两地互认项目扩增至222项(临床检验81项、医学影像141项),并统一互认标准、范围及“负面清单”,切实减少群众重复检查负担。下一步,全省将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内项目全互认,年底前实现区域共享平台全覆盖。

       持续提升妇幼健康保障水平

       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加速扩容。今年,四川投入9000万元补助公办幼儿园改扩建托班,按每个托位1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通过提升公建托位占比、推动托幼一体化、明确普惠认定标准(认定机构按入托人数每人每月200元发放运营补助),预计全年新增普惠性托位3万余个。

       新生儿健康防线不断筑牢。作为连续12年居四川省出生缺陷首位的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已实现全省覆盖,今年1~6月筛查率达99.46 ,各市(州)均超95 ;筛查阳性新生儿心脏超声检查率85.85 ,较2023年提升15.26个百分点,90 以上患儿通过早诊早治可实现根治。

       HPV疫苗免费接种成民生亮点。针对13~14周岁农村适龄女孩及城镇低保、特困家庭适龄女孩,全省设置接种点1910个,已完成97549名适龄女孩第一剂次接种。成都、泸州等13个市(州)进一步扩面至所有适龄女孩,其中8市提供多价型疫苗优惠。

       公卫服务送到“家门口”

       截至6月底,“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全省惠及超5700万人,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为重点人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家庭医生团队累计服务5719.52万人。高温天气里,家庭医生团队进村入户提供血压测量、防暑指导等服务,下一步还将组建“4+N”健康管家团队,为高风险患者、80岁以上老人增加服务频次。

       民族地区健康服务持续升级。“熊猫健康列车”今年已开行阿坝州茂县、凉山州越西县普雄镇两班次,组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专家团队,携带移动CT、超声等设备开展义诊、体检及“手把手帮扶”,深入医疗机构带教、为因病致贫家庭定制方案。9月,列车将再赴凉山州喜德县、阿坝州松潘县,并同步开展卫生应急演练和健康宣教。

       失能老人获“点对点”关爱。2025年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门行动”已为28万余名65岁及以上居家失能老人提供服务,累计服务53.1万人次。家庭医生团队通过“三个一”服务(一次上门健康管理、三次健康服务指导、一条咨询热线),优先覆盖中重度失能群体,让老人在家感受专业照护。

       织牢“心防线”普及健康观

       四川省已初步建成“心理健康与睡眠服务网络”,21个市(州)共有489家医疗机构设心理门诊、325家设睡眠门诊;22条心理援助热线设44个座席,11个市(州)提供全天服务,10个市(州)每日提供18小时服务,累计接听1.6万余人次,为群众筑起心理支持防线。

       健康传播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熊猫话节气”系列通过多平台推送科普内容,总阅读量超269万人次;“十百千万工程”已开展1.5万余场活动,包括“健康四川小剧场”“健康达人脱口秀”“天府健康坝坝讲”等,服务群众150余万人,让健康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基层。四川省从814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选派8056名专家,对口支援2160家县级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超额完成年度5000名的选派任务,完成率达161.1 ,重点覆盖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及脱贫县、革命老区县。

       中医药惠民工程稳步推进。投入5550万元建设60个县级中医治未病中心、50个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已完成35 进度。其中,治未病中心服务25.8万人次,辐射654.37万人;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新增设备65台,培训基层适宜技术人员4459人,让群众就近享受中医药特色服务。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各地将持续推进项目落地,确保年度目标圆满完成,让群众的健康获得感更可持续、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