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1版(2025年07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水中消暑 避开“泳”者陷阱
□唐晓明

       炎炎夏日,游泳成为消暑健身的首选。然而,这份清凉也暗藏健康隐患——红眼病、中耳炎、皮肤问题乃至溺水风险。作为体检医生,在此奉上关键健康提示,助您安全戏水。

       入水前:充分准备,防患未然

       健康评估: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未有效控制)、癫痫、中耳炎急性期、皮肤有严重破损或感染、酒后及身体极度疲劳时,请勿下水。

       体检建议: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等慢性病史者,建议在夏季游泳季开始前咨询医生,进行必要的体检(如心电图、血压监测等),评估游泳安全性。

       装备护体:穿戴合身泳衣、泳镜(防红眼病)、泳帽(护发护水质)。易感中耳炎者备耳塞鼻夹。泳池边行走务必穿防滑拖鞋防滑倒。

       热身激活:入水前进行5~10分钟充分热身,如关节环绕、动态拉伸(手臂画圈、高抬腿、开合跳等),提高肌肉温度和灵活性,有效预防水中抽筋。

       入水后:安全第一,卫生同行

       务必在有救生员值守的正规、卫生达标的游泳场馆或指定安全水域游泳。切勿在无人看管、水质不明或禁止游泳的区域下水。

       安全第一:量力而行,清楚了解自身水性,勿远离岸边或进入深水区。儿童必须有成年人全程、近距离、有效看护,推荐使用合格的浮力辅助装备,但绝不能替代监护;水温过低、疲劳、热身不足等情况易致抽筋,如遇抽筋,保持冷静。自救:用手抓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身体方向扳拉(拉伸痉挛肌肉),同时按摩小腿肌肉,同时大声呼救。他救:发现他人抽筋,立即呼叫救生员,勿贸然下水施救。

       卫生防护:尽量控制不吞咽泳池水或自然水体水,呛水后及时漱口。全程佩戴泳镜,避免眼睛长时间接触含消毒剂或微生物的水体。感觉眼睛不适(发红、刺痛、发痒)时及时上岸冲洗。

       离水后:清洁护理,不容忽视

       彻底冲洗:上岸后尽快用流动的清水和沐浴露彻底冲洗全身,洗掉残留在皮肤、头发上的消毒剂、微生物及其他污染物。重点清洁皮肤皱褶处。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减少口腔感染风险。可用干净流动水冲洗眼睛,或使用人工泪液。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保持干燥:擦干身体,尤其是耳道、脚趾缝等潮湿部位,保持皮肤干燥,减少真菌滋生机会。及时换上干爽的衣物,注意保暖,避免因体表水分蒸发导致体温快速下降而着凉。

       适量补水:游泳会消耗水分和能量,即使没感觉特别渴,也应适量饮用温开水或运动饮料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体检医生特别提醒

       儿童是重点保护对象:监护人务必做到“近距离、不间断、有效看护”,视线绝不离开孩子。

女性特殊时期:月经期间抵抗力下降,建议避免到公共泳池游泳。

       皮肤敏感者:长时间浸泡可能加重某些皮肤病(如湿疹),泳后加强保湿护理。

       留意身体信号:游泳后若出现持续眼红眼痛、耳痛流脓、皮肤异常瘙痒红疹、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游泳史。

       游泳是挥洒汗水、释放压力的绝佳方式。掌握科学的游泳健康知识,提前做好防护准备,我们才能将风险拒之门外,真正拥抱这份畅快淋漓的夏日清凉。愿每一位热爱游泳的朋友都能在这个夏天,安全、健康地畅游碧波,收获强健的体魄与愉悦的心情。 (三六三医院健康体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