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2年08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主攻“心问题” 擦亮“金招牌”
——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
本报记者 侯文瑾

(上接01版)

解难题——学科领域寻生机
“大家”领航,勇攀学科高峰


说起心内科的发展现状,不得不提的就是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首席专家蔡琳教授和电生理专家刘汉雄教授。


作为心内科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蔡琳将学科高质量发展摆在首位。2021年,蔡琳、刘汉雄在国际心血管大会ACC上报告了全球首例远程起搏器程控技术……今年初,由心内科蔡琳、张震、刘汉雄及童琳等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成功完成四川省首台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的植入,同时也是全省首例CCM与埋藏式除颤器(ICD)的一站式联合植入,开创了四川省CCM治疗的先河,再树心内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2014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了云贵川地区首家通过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这也是蔡琳所带领的心内科取得的一项重要成绩。“胸痛中心的建立使我们医院的急性致命性、致残性胸痛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梗塞等得到及时高效救治,我们的救治水平和反应速度属于国内领先水平。”蔡琳表示,如今,在医院胸痛中心的带动下,成都地区及省内较多县市胸痛治疗的规范性都有所加强,很多医院都为危及生命的胸痛患者的救治开辟了绿色通道,这也实现了打造好胸痛中心的初衷。


心律失常这类疑难重症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的传统重点亚专业,作为省内最早开展射频消融的中心之一,刘汉雄带领亚专业不断突破,进行了多种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


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如何突破50%?有近20年时间,全球医学界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刘汉雄便带领团队,潜心研究,终于打通这一“梗阻”。


刘汉雄提出了一个理念:找到引发房颤的靶点,用个体化的、精准的手术方式去消灭靶点,根治房颤,以取代传统的“广撒网”式的非个体化手术方式。他在学术会上讲过自己的观点,但遭到了国内很多专家的质疑,认为不可能精确地找到靶点。2013年到2014年间,通过对大量病人的观察,寻找到了房颤的特点,并通过严密的计算得出一个公式。利用公式,可以计算出适用于不同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方法。“2017年11月,老师在北京和大连的权威专家见证下,现场视频直播演示手术,并让他们为手术提建议,做学术交流,那是一个对国内顶级专家来说都很难的一个病例,当时就用他创下的方法完成了这台高难手术,当场为患者纠正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通过这一方法,刘汉雄带领团队将对慢性房颤患者的一次性射频消融成功率提高至80%~90%。未来,刘汉雄还将带领小组成员杨国澍、罗端等中青年专家,在专业方向上取得更多突破。


存志向——“金招牌”要擦得更亮
揽下难题,解决难题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号楼2楼,也是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驻地”,一整面文化墙上,以大事记的形式记录着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的发展历程。“1979年,心血管病研究室成立”“1997年,首批成都市重点学科”“2007年,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首台超声心动图设备研制”“省内首例房颤射频消融术”“省内首例无休止性器质性室速急诊射频消融术”……名人大家及历任创科先驱,在此被后辈瞻仰,成为科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每在这里开会,学术探讨或独自思考时,看到这面墙,看着先辈们及他们缔造的辉煌成就,我就能感受到一种被激励的感觉。这个‘金招牌’可不能在我手里有闪失,要力争擦得更亮!”身为现任科室主任,张震对自己的要求极高,这些压力,都被他自我消化成为带领科室前进的动力。


2008年一毕业就来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张震对科室的感情颇深,在蔡琳和刘汉雄的带领下,与科室共同成长数十年,张震也从刚开始的青涩成长为电生理学科领域拥有一席之地的专家,“我们心内科就是要成为一个能培养出能吃苦、讲奉献,敢创新的团队,目前科室平均年龄36岁,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的结构科学的人才梯队。”据张震介绍,目前科室依托首创的以“三位一体”模式打造的心脏中心,建立预防、治疗、康复的全周期心血管疾病管理系统,一方面聚焦危急重症、疑难罕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另外一方面建立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全流程管理平台,将学科建设为医、教、产、学、研灵活转化的专科基地。


近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等主办的“阜外右心与肺血管病论坛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启动大会”举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式被授牌为首批“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成员单位”。


作为成都心血管疾病诊疗的“领头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率先建立了肺血管病诊治门诊,目前又获批为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第一批成员单位,“全省只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我们加入了这一专科联盟,这对于市级医院来说是极大的专业认可。”肺动脉亚专业组负责人王引利表示,“以前这一疾病经常被作为罕见病,实际上是因为技术水平受限,对疾病的了解过少,存在漏诊、误诊的情况偏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诊断技术率先带回来,不仅提升自己,也要有能力和义务去提升全省的诊疗规范。”她所带领的亚专业组将持续深化对右心功能问题的研究。 
 (下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