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5年07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最短三伏”将至 养生“八个一” 别做八件事

       高温天气下,“最短三伏”成为热话题。原来,今年的三伏天仅30天:初伏(7月20日至7月29日,共10天)、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共10天)、末伏(8月9日至8月18日,共10天),成为近十年“最短三伏”。三伏天被称为“最难熬的日子”,但也是养生的好时节。

       入伏后最须防“寒”

       中医十分重视伏天养生。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王文明指出,传统中医认为,一年四季之中,最能把身体的寒气排出来的时机就是三伏天。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酷暑的时期,自然界阳气最旺,而人体的阳气也达到最高。河南省中医院中医骨病科主任医师郭会卿表示,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祛除身体寒气的好时机。

       很多人以为“伏天里要一心防暑”,其实正好相反,伏天最要提防的反而应该是“寒”。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王建萍表示,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容易被寒邪侵袭。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人们在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等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因此,进入三伏后莫要贪凉。

       养生做好“八个一”

       一个温度——26℃

       西北医院干三病区副主任医师权晓娟表示,夏季吹空调,较适宜的温度为26℃以上,室内和室外的温差最好不超过8℃。如果温差过大,很容易造成头晕、口干舌燥、咳嗽流涕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中风等并发症。

       一次步行——出汗

       人的养生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出汗的时候得出汗。天津体育学院健康与运动科学系博士李庆雯表示,三伏天可以选择“走暑”,因为走路的慢运动既运动健身又能避暑养生。可以利用平时时间早晚走走,一般耗时40分钟走2~3公里最合适。

       一杯热茶——补钾

       三伏天给身体补足水分还不够,还得适当补点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黄连珍表示,持续高温时,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缺钾,从而出现倦怠无力、精力和体力下降、耐热能力降低等症状,因此,膳食中适量补钾很重要。例如,茶叶中富含钾,喝茶不仅能解渴,还能帮助消除疲劳。

       一碗豆汤——三豆汤

       常有说法,“夏季吃豆胜过吃肉”,有一定道理。夏天很多地方有暑湿,导致人胃口不好,而大多数豆类都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原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王玉梅推荐了三豆汤(赤小豆、绿豆和黑豆)。先将豆子泡几个小时,然后用小火慢熬至三种豆煮烂就做好了。

       一个午觉——补精气

     “午觉不睡,下午崩溃”。夏季气温高,昼长夜短,睡眠容易不好,而且人体消耗大,精力不济。中午打个盹,补个15~30分钟的午觉,能很好地恢复消耗的“精气神”,让下午有个好精力。

       一杯温水——小口喝

       别等口渴了再喝水,要经常小口小口喝温开水,并保证每天饮水量不低于1200ml。

       一份葱蒜——“杀菌”

       天气炎热,食物容易滋生细菌。北京潞河医院营养科陆霜梅表示,吃些“杀菌”蔬菜或多或少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这主要是指葱蒜类,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这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生吃比熟吃的杀菌作用更强。

       一次泡脚——保健

       俗话说:“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泡脚是一种自我保健方法。睡前热水洗脚,能安神养心,健脾和胃,减轻苦夏的症状。

       不要做这八件事

       全天闭窗吹空调

       三伏天不少人怕热,全天闭窗室内吹空调。“冬天受点冷、夏天出点汗,才能保证人体的这种体温调节机制常用常新。”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白彦萍介绍,不能在空调房间待得太久。经常待在空调房中,就会导致不知冷热、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冒。

       冷风对着吹

       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大口急喝水

       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千万不要迅速、大口喝冰镇饮料。忽然过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冷食也易引起胃部不适,影响消化。

       冷饮不离手

       冰激凌、冷饮适当吃可以解暑,大量吃会伤身。长期过量摄入冷饮,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黏膜层变薄,出现黏膜水肿和糜烂。且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血管处在扩张状态,突然饮用冷饮,会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引起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冲凉水澡

       凉水澡固然可以降低体表的温度,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夏季冲凉水澡。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黄力解释,因为夏季出汗后,毛孔全都张开着,这时候再用凉水一冲很容易感冒。在凉水刺激下,血管迅速收缩,还会引起血压上升、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尤其是有高血压的老人。冲凉水澡还容易诱发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胃肠疾病。

       光脚踩地板

       夏天炎热,孩子喜欢在家里光着脚跑来跑去,虽然一时清凉,但长期光脚会损害身体健康,尤其容易着凉。湖南省儿童医院护士刘倩表示,如果在开着空调的室内光脚,容易导致足部受凉。而足部是与脾胃相通的,容易把“凉”带到脾胃,让宝宝出现腹泻、腹痛的症状。尤其是家里的瓷砖地板,千万别让孩子光脚踩。

       穿露脐装

       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沈晨介绍,穿露脐装、吊带装出入有空调的场所时,室内外温差较大,易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和肩周炎、颈肩综合征等疾患。尤其是露脐装,中医认为,肚脐又称神阙穴,露脐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

       情绪太激动

       炎炎夏日,人难免会心浮气躁,但激动情绪伤身体。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与人交流放慢语速,不急不躁。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 (据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