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5年07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功能性消化不良应对指南
□李江江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经常感到上腹部饱胀不适、早饱、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呕吐、嗳气?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很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作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帮助大家全面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从而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简称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通俗来讲,就是患者出现了消化不良的症状,但通过胃镜、肠镜、腹部超声等检查,却找不到胃溃疡、胃炎、肿瘤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

       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胃肠动力障碍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会导致食物在胃内排空延迟,引起上腹胀满、早饱等症状;内脏感觉过敏也起着重要作用,患者的胃肠道对正常的生理刺激会产生过度的疼痛或不适反应;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压力过大)、饮食不规律(如暴饮暴食、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缺乏运动)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功能性消化不良。

       科学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

       如果你长期受到上述症状困扰,不要自行盲目判断或用药,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症状的具体表现、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与饮食、情绪等因素的关系。

       同时,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初步评估身体状况。为了排除器质性疾病,还会安排一系列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用于了解身体的基本健康指标;幽门螺杆菌检测,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内部情况;腹部超声,有助于排查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的病变。通过综合分析病史、症状、检查结果,医生才能准确诊断是否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

       个性化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

       药物治疗

       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可以增强胃肠道蠕动,促进食物排空,有效改善上腹胀、早饱等症状。

       抑酸剂: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适用于以上腹痛、烧心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能够减少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消化酶制剂:如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胰酶肠溶胶囊等,可以补充消化酶,帮助消化食物,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上:养成规律进食的习惯,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咖啡、酒精、碳酸饮料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

       生活中: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每周至少150分钟,有助于增强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学会调节情绪,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有效预防功能性消化不良

       预防功能性消化不良,关键在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要建立规律的饮食和作息制度,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胃肠道也能“按时休息”。其次,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均衡营养,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再者,积极调整心态,学会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 (仪陇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