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5年07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帕金森病患者的日常护理要点
□李红梅

     “手抖、僵硬、动作慢”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跌倒、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科学、细致的日常护理对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以下从多个方面介绍相关护理要点。

       生活环境的合理调整

       营造安全便利的环境是保障患者自主活动的基础。首先要系统性减少障碍物,将室内通道宽度保持在80厘米以上,移除地面散落的电线、拖鞋等杂物,避免使用边缘过高的地毯,防止患者被绊倒或拖拽。家具调整需兼顾稳定性与便利性,床架可加装护栏防止夜间坠床,座椅选择带扶手且座面稍硬的款式,便于患者借力起身。

       卫生间是重点防护区域,马桶旁安装高度约70厘米的L形扶手,淋浴区除防滑垫外,可放置淋浴凳方便患者坐着洗浴,镜面采用防雾设计,避免洗澡后视线模糊引发意外。

       饮食护理的科学实施

       合理饮食能维持营养均衡并辅助缓解症状。患者因肠道蠕动减慢易出现便秘,每日需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选择芹菜、西蓝花等绿叶菜,搭配燕麦、玉米等粗粮,也可每日食用1~2个猕猴桃等富含果胶的水果。

       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建议分多次饮用,每次100~150毫升,睡前1小时减少饮水量以避免夜尿频繁。蛋白质摄入需精准把控,每日总量约0.8~1.0克/公斤体重,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安排在晚餐食用,与左旋多巴类药物间隔2小时以上,避免影响药物吸收。

       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食物需加工成泥状或糊状,温度控制在37℃~40℃,避免过冷过热刺激食道。进食时采取90度坐位,颈部稍前倾,每口食物量不超过10毫升,吞咽后做几次空咽动作清理残留食物,严重者需在医护指导下进行鼻饲营养支持。

       日常活动与康复训练

       适当活动和针对性训练能有效改善运动功能。鼓励患者参与穿衣、洗漱等日常事务,操作时可预留充足时间,避免催促导致动作变形。

       针对手抖症状,可进行阶梯式精细训练:先从抓握弹力球等简单动作开始,逐渐过渡到用筷子夹花生、穿珠子等,训练时保持环境安静,让患者集中注意力控制手部动作。肢体僵硬者需进行全关节活动训练,肩关节做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动作,髋关节做环绕运动,每个动作重复5~8次,每日2~3组。

       平衡训练需循序渐进,初期可让患者背靠墙壁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缓慢左右移动重心;熟练后在家人保护下进行单腿站立,每条腿维持10~15秒。步态训练时可在地面贴彩色胶带作为视觉提示,引导患者增大步幅,行走时双臂自然摆动,配合“一二一”口令控制节奏,每次训练10~15分钟。

       药物治疗的配合与监测

       药物是控制症状的核心手段,需严格遵医嘱执行。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说明药物作用机制,如左旋多巴类药物需空腹服用以提高吸收率,金刚烷胺可能引起下肢网状青斑等不良反应,让患者了解用药注意事项。

       建立详细服药记录,包括药物名称、剂量、服药时间及服药后症状变化,如手抖减轻程度、僵硬缓解时长等。对记忆力减退患者,可使用智能药盒设置服药提醒,每次服药后由护理人员检查确认。密切监测药物副作用,若出现异动症状(如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或症状波动(如剂末现象),及时记录发作时间和持续情况并反馈给医生,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心理护理与情感支持

       患者因功能减退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心理干预不可或缺。每日安排30分钟交流时间,倾听患者对疾病的担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进展,纠正“该病会迅速致残”等错误认知。

       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如帕金森病康复讲座、病友交流会等,通过群体互动减少孤独感。家人应调整沟通方式,避免说“你怎么又做不好”等否定性语言,多使用“这次比上次顺利多了”等鼓励性话语,同时创造让患者展示能力的机会,如让其参与简单家务,增强自我价值感。 (绵阳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