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朋友的血脂控制得并不理想,虽然不一定到大病的程度,但离健康已经很远了。而血脂异常的调理,也让很多人感到纠结。比如,有人听说“降脂药吃多了伤肝”就不敢吃药,或者悄悄减量;也有人明明报告显示血脂正常,但医生还是开了降脂药。今天,就来聊聊降脂药的那些事。
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我们常说的“三高”中的一种,它包括血清中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类脂(如磷脂)等。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动脉狭窄的角度来看,胆固醇水平更值得关注。可以理解为:胆固醇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的原料,没有胆固醇就没有粥样斑块。
胆固醇主要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我们常说的“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
血脂控制目标有啥不同
事实上,血脂检验报告单上的正常参考值,只是针对健康人群的一种通用评价标准。具体到个人,由于年龄不同、合并的健康状况不同,血脂的控制目标值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是无其他疾病的健康人,血脂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没有箭头),则不需要服用降脂药。
如果患者存在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即使血脂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其血脂也可能不达标,因为这类人群有特定的血脂控制目标,需要服用降脂药。
血脂异常就需要服药吗
当然不是!
如果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后面有向上的箭头,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后面有向下的箭头,总胆固醇(TC)后面没有箭头,那么这是一种正常且理想的结果,即“好”胆固醇高(HDL-C),“坏”胆固醇低(LDL-C)。
此外,还有一些人虽然“坏”胆固醇(LDL-C)有一定升高,但其总体心血管风险为低危,可以先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控制,而不必立即服药。
长期服用降脂药会伤肝吗
他汀类药物是最常用的降脂药。口服他汀类药物导致转氨酶显著升高的概率很低,平均每200人中才会出现1例。
一般情况下,服药后的第一个月和第三个月,需要进行两次肝功能检查。因为副作用的高发期是第一个月,如果第三个月还没有出现副作用,那么在生活方式没有明显改变的前提下,之后出现副作用的概率就很低。
即使出现转氨酶升高,也并不可怕。这种升高是可逆的,减少用量、换用其他他汀,或是让身体适应一段时间,都可使转氨酶恢复到正常水平。
如果确实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还可换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或PCSK9抑制剂等进行治疗。
降血脂有什么好办法
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降血脂的基础,药物只是辅助手段。应养成以下良好习惯——
均衡膳食:增加多种蔬果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坚果、鱼类、橄榄油等。
适当运动: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戒烟限酒:戒烟、限量饮酒是降血脂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保持良好的心情及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放慢生活节奏,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降低血脂。
血脂正常后是否立即停药
个体合并的基础情况不同,血脂控制目标也不同。即使检查报告显示血脂正常,血脂依然可能不达标。较低的血脂目标很难仅通过生活方式改善而达到,在这种情况下,降脂药是不能停的。例如,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应当终身服药。
小贴士:血脂检查前准备充分,检测结果更准确。检查前2周保持日常饮食习惯稳定;检查前3天避免摄入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食物;检查前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波动;检测前需空腹12~14小时。 (据华西医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