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5年07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彭老的最后100天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保健与老年医科 齐莹菲

       2024年12月一个寒冷的早晨,医院安宁疗护病房里,94岁的彭老茫然摇头,认不出照片里的儿子和老伴。此时距他入院已近百天,生命最后的清醒时光正在倒计时。

       谵妄如雾般笼罩

       彭老的记忆在癌细胞侵蚀下节节败退。从几个月前能说出照片里的故事,到只能辨认人脸,最终连最亲的儿子也成了陌生人。

     “怎么回事呀?我怎么会把你们都忘了呢!”老人边痛哭边拍打自己的脑门。

       我连忙拿出自己的名牌给他辨认安抚:“您还记得我的名字啊,您只是暂时忘了,一会儿就想起来了。不要哭,我会经常拿照片给您看的。”

     “我爸真的是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这几个月他犯病好几次了,上次连我都骂,气得我一晚上都不搭理他,第二天看见我又和我道歉,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过,他真是太不懂事了。”彭老的儿子对着我连连道歉。

     “您不要怪彭老,这是末期谵妄,并非老人本意。”我解释道。

       谵妄不仅遮蔽了彭老的记忆,更在不经意间,于父子间划开一道误解的鸿沟。那些失控的言语与行为像冰冷的尖刺,扎进了儿子心中。家属带着委屈与不解的抱怨,道出了面对至亲骤然变化时的无措与心伤。

       最后的和解之路

       今年元旦清晨,病危通知下达。面对儿子想为父亲最后做点什么的期待,我轻声地问道:“您知道‘四道人生’吗?”

       在安静的病房里,儿子拧干温热的毛巾,颤抖着为父亲擦拭身体。他在老人耳边哽咽:“爸,谢谢您养大我们,我们以前不该和您怄气,我们永远爱您。”这是道谢、道歉、道爱、道别的完整仪式。在彭老生命最后的驿站,护士专业的知识与温暖的指引,最终为他们铺就了通往彼此内心的路,让告别不再有遗憾。

       一段时间后,一封信静静躺在护士站,那是彭老儿子发来的感谢信:“那天的情景还时常浮现在我脑海,当时我悲痛欲绝,手忙脚乱,是护士的指导帮助我完成了与父亲的告别,也给予了老人最后关怀和尊重。”

       原来当时彭老的老伴也因重症肺炎住在医院,儿子穿梭于医院两栋楼间,一边守候父亲临终,一边照料高烧母亲,而老年科护理团队用她们专业的指导和安抚,守护在彭老身边,成为家属最坚实的依靠。

     “父亲骂我时,是您解开了我的心结,是您让我看见他在最后时刻被温柔以待。”

       彭老认不出亲人时的泪水,儿子剪指甲时的低语,信纸上力透纸背的感念,映照出医疗最本真的模样——医疗不止对抗疾病,而是守护尊严,让每个生命谢幕时,都能听见爱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