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5年07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药炮制 淬炼巴蜀药香

       中医认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中医讲究依法炮制,而掌握炮制技巧并不容易,若炮制方法不对或炮制“火候”不到位,则会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发挥。早在2006年5月,中药炮制技术就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类。“炮制技术有中医药理论的支撑,如药性理论、配伍理论等。”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炮制研究中心主任张村说,“古人早已在千百年的用药经验中总结出了炮制过程对中药疗效的重要性。炮制并不是简单切片切段、蒸炒炙煅,而是一套完整的技术和理论体系。”

       炮制方法又因地制宜、因药制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比如,四川的“川帮”、江西的“樟帮”“建昌帮”、京津地区的“京帮”等。

       走进位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胡昌江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中草药的香气扑鼻而来。胡昌江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药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表示,“川帮”炮制的特点是工艺比较繁杂、炮制品规较多,多采用“复制法”,“复”是反复炮制的意思。

     “中药炮制是个很神奇的过程,是否炮制、如何炮制,都会对药材的功效带来很大影响。”以川芎为例,生川芎、酒川芎、蜜川芎、白芷炙川芎、茶川芎……不同炮制方法使饮片口味各异,功效独具。又比如莱菔子,未经炒制,作用是涌吐风痰;炒制后则变为降气祛痰、消食除胀气。

       在胡昌江看来,中药炮制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现代人可以通过化学、药理研究更好地了解背后的原理。

       然而,一些中药炮制品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濒临失传。近十年间,在胡昌江的推动下,一些炮制品如需要“九蒸九晒”的九制大黄,已在一些企业恢复生产。

     “老祖宗的智慧,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失传。”年过七旬的胡昌江还在奔忙,他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加入进来,传承好中药炮制技艺。 (据《人民日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