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5年07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心脏瓣膜失灵 高血压易引发心梗危机
□杨俊萍

       很多人患有高血压却不重视,很多人明知自己患有高血压,却不积极治疗,最终导致严重后果。高血压最大的危害之一就是引起冠心病、心梗,但很多患者一直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下面就带您了解一下当心脏瓣膜失灵,高血压是如何引发心梗危机的吧。

       心脏瓣膜失灵时

       高血压如何引发心梗

       左心室压力超负荷与心肌缺血:假如人体心脏瓣膜出现失灵情况,比如主动脉瓣狭窄,那么左心室到主动脉的通路就会被压缩,导致左心室内的血流受到阻碍,使心脏内的压力增大。高血压会进一步加剧心脏的收缩,使左心室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为应对高压,心肌会出现代偿性增厚,但肥厚的心肌需要更多的氧气,而冠状动脉的供血无法相应提升,最终会导致心肌缺血,引发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灌注不足:主动脉瓣膜在舒张期对冠状动脉供血具有关键作用,以舒张压为其提供能量。当主动脉瓣膜不完全闭合时,舒张期流入冠状动脉的血流会回流至左心室,导致主动脉舒张压明显降低,供血不足,心肌就会“吃不饱”。高血压还会通过硬化血管壁和狭窄管腔来加快冠心病的发展,从而进一步阻碍血液流动,最终引发心梗。

       心脏功能失代偿恶性循环:长期高血压患者如果心脏瓣膜失灵,会导致心脏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状态。最初,心肌通过左心室肥大等补偿机制来维持泵血能力,但随着疾病的发展,心肌的代偿能力会逐步衰竭,导致心肌舒缩功能减退,心排出量降低。这种情况下,不仅会造成心脏供血不足,还会导致身体内的神经-体液平衡失调,使血压继续升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大大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心脏瓣膜病患者

       如何预防高血压引发心梗

       严格控制血压:控制好血压是防止心肌梗死的重要步骤。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需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血压的控制,防止因低血压而导致冠脉供血不足。临床上常用的ACEI和ARB类药物(如培哚普利和缬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和抗心脏重塑作用。在心率过高时,可与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以减少氧气消耗。在此期间,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并定时测量血压,根据血压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

       定期筛查与及时干预瓣膜病变:在日常生活中,应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通过观察瓣膜的形态及功能,及早发现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一旦诊断为心脏瓣膜疾病,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对于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需尽早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或修补术,以缓解血流动力学紊乱,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

       改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每天的食盐摄入量要控制在5克以内,尽量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和油炸食品,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和全谷类食物。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例如慢跑、骑自行车等,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适度有氧运动。此外,要避免吸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多进行冥想、瑜伽等运动来缓解紧张情绪。

       进行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对于合并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重点关注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高脂血症患者需口服阿托伐他汀等药物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控制血糖,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保持在7 以内,并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形成,从而有效预防心肌梗死。

       综上所述,当心脏瓣膜失灵时,高血压会通过多种机制引发心梗危机。相关人员需对此加以关注,积极做好预防。(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五区)